火车厢里跳广场舞?
规则不能“欺软怕硬”
日期:07-30
近日,一段老人在火车卧铺车厢跳广场舞的视频引发热议。画面中,一群老太太在狭窄的过道里外放音乐、载歌载舞,全然不顾其他旅客休息。被吵得头疼的乘客无奈吐槽:“我真服了,隔壁老太太能安静一会 儿吗?”网友纷纷指责这是“倚老卖老”“走到哪吵到哪”,有人则质问:“列车长、列车员、乘警都睡觉了?”12306随后回应称,此类行为不被允许,乘客可投诉或找乘务员处理。
“广场舞攻占小区、马路还不够,现在连火车都不放过?”从小区广场舞扰民、暴走团占道,到如今火车车厢变身“移动舞厅”,类似争议不断上演。部分人总是理直气壮地霸占公共空间,打着“健身自由”“娱乐权利”的旗号,干扰他人生活。更令人无奈的是,面对这类行为,常常管理滞后,规则屡被漠视,最终演变成“谁嗓门大谁有理”的困境。
12306的回应仍是那句“可投诉”,但投诉真能解决问题吗?火车车厢是密闭的公共空间,应以休息为主,而非娱乐场所。跳舞动静这么大,为何非要等乘客投诉,工作人员不能主动及时制止吗?难道真都“睡大觉”去了?广场舞噪音扰民,常靠居民反复投诉,结果往往是“民警来了调小,走了又开大”。再如暴走团占道,也多以劝离了事,鲜有实质处罚。维权成本高,侵权代价低,规则自然失去威慑力。
值得玩味的是,社会对同类行为的容忍度差异巨大。年轻人外放视频、商务客“电话马拉松”同样招骂,但中老年群体的类似行为似乎更容易触发激烈争议。有网友尖锐反问:“婴儿哭闹,一堆人出来训斥;老人吵闹,大家却选择忍着?”尊老爱幼不该厚此薄彼,厌童厌老都不可取。然而,现实常常是,面对一些“不好惹”的老头老太太,很多人因为怕麻烦、怕冲突而选择隐忍,连执法部门都可能“法不责众”“法不责老”。若规则总是弹性十足,投诉又常石沉大海,那么,“谁更强势谁得利”的丛林法则便会蔓延。
要改变这种状况,光靠道德谴责远远不够。铁路系统应完善“黑名单”等信用惩戒机制,让严重扰乱秩序者付出实质代价;地方执法部门对噪音扰民、占道等行为,应明确处罚细则并坚决执行,不能总是“口头警告”了事。规则面前,无论老少,都应一视同仁。城市管理者也要多想办法,比如合理规划健身场地,避免不同群体“硬碰硬”。这需要管理部门清晰引导和宣传,也需要社区、老年团体、年轻人共同参与对话,增进理解。
说到底,公共文明的底线很简单:别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无论是谁,在公共场所都要懂得约束自己,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