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可爱的人 温暖的事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06版:聚焦       上一篇    下一篇

  图片由蓟州区消防提供

  图片由公交四公司提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从蓟州区应急局获悉,这场被气象水文部门认定为“五十年一遇”的强降水,引发了蓟州区有水文记录70年来的大山洪。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带给我们的却是满满的感动。

  “这有孕妇,我们抬您出去!”

  “下营镇常州村民宿有孕妇被困,积水已没过膝盖!”清晨,下营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发现,这名孕妇怀有数月身孕,因山洪冲垮道路被困二楼,情绪几近崩溃。“别怕,我们抬您出去!”4名消防员在湍流中固定担架,并安抚好孕妇的情绪,同时用被罩盖在孕妇身上保暖,4人肩扛手抬,最终将孕妇转移至安全地点。后经医务人员查看,孕妇与胎儿均无大碍。

  “让老人孩子先走!”

  暴雨导致九山顶景区多处山体滑坡,清泉玉晟民宿数名游客被围困。“老人孩子先走!”救援组的消防员们在民宿间开辟安全通道,采取“前拉后托”的接力方式转运游客。在清凉一夏度假山庄,消防员们数次往返积水点,将老人、孩子逐个背出。虽然消防队员们身体多处受伤,但他们仍坚持作战,顺利将200余名游客全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爷爷,我来背您!”

  97岁的老大爷站在床上,因低温颤抖不止,洪水已漫过床沿。“爷爷我背您!”消防员秦永富进入屋内,立即用棉被将老人裹成“背篓状”,在齐胸的水中侧身挪动。每走几步,秦永富就要托举老人避免呛水,短短50米耗时20分钟。期间老人不慎掉落一只鞋,消防员潜入浑浊洪水中摸索找回。此后,救援人员多次往返,救出多名老人。

  记者 常健 通讯员 辛勇

  

  蓝天救援队队员张福山:

  只要能跑起来,我们都是跑步前进

  昨天上午,1300余名游客和一训练基地的师生被困于蓟州区小平安村。

  10:40,蓟州蓝天救援队队员张福山收到集结通知,便与同为救援队队员的妻子一起前往集结地点。集结地点距离小平安村约6公里,队员们徒步向受困村庄进发。“没有现成的道路,救援队伍就硬生生开辟出一条临时通道。”张福山说,前往小平安村的路途异常艰难,一路上既要蹚过浑浊的积水,又要踏过深及脚踝的淤泥,还要穿过果树林,不少路段又滑又狭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难。步行6公里通常需要一个小时,然而,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救援队仅用了半个多小时便抵达了小平安村。“只要能跑起来的路,我们都是跑步前进。”尽管张福山已经62岁,但他的救援行动丝毫不落后。

  考虑到许多游客是来蓟州区避暑的老年人,行动多有不便,因此他们采用担架转运的方式,队员们轮流承担抬担架的任务,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确保老人们的安全。每当穿越一个危险区域,救援人员都会仔细重新核对人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务必确保每个人都安全通过。

  再次回到现场时,时间已经指向13:40。政府部门已经准备好了应急食物,张福山简单地吃了几口。“部分队员再次回到小平安村,继续执行转运任务。”张福山说。

  救援行动到了下午才彻底完成,但张福山和爱人依旧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我们现在必须保持手机畅通,随时准备应对新的紧急情况。”记者 信华

  公交车司机刘国壮:

  开着大公交在几个村庄里穿梭

  7月28日12时,蓟州交通局的紧急转运指令传来,公司运营业务部与蓟州中心车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18时45分,转运车队在雨中兵分两路,分别从老电车大酒店公交站和蓟州北站出发。19时20分,执行转运任务的车队准时抵达指定集结点。

  由于道路积水,泥泞异常,再加上夜间视线本就受影响,一些村里还断了电,行驶中周边环境漆黑一片,因此公交车行进相当艰难,每一次起步、转向、刹车都考验经验和技术。

  等待撤离转运的有当地村民,有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照顾的孩童,也有惊慌失措的外地游客。临近29日零点,已经成功转移了560余名受困群众,当日的集中转运任务基本完成。然而,驾驶员银龙新能源公交车的刘国壮并未随队返回,他作为应急值守人员,留守在下营医院安置点,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我得为医生等应急处置人员提供停车服务,他们要在下营的几个村和聚集点不断巡查并要做好环境卫生等工作,暴雨后的路面不适合小客车行驶,必须由大公交来执行。”刘国壮仍驾驶着公交车不断在几个村庄穿梭。

  记者 徐燕 通讯员 宋纯

  

  下营村包村干部杨勇:

  我先过去,你们跟上!

  “你们快来,我们家被水淹了!”28日凌晨4点,下营村包村干部杨勇接到村民电话,立刻开车从蓟州城区开往下营村。“我先过去,让他们跟上。我自己一个人开了40分钟的车吧,这一路都在下大雨,有一段路还挺危险,道路上的洪水已经没过了我那辆小车的整个轮胎。”杨勇说自己到达村子后,同事和救援队伍也先后赶到,大家忙着转移村民,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虽然现在水退下去了,但不少村民家里已经不能住了。我们村的不少民宿都腾出了房间安置村民。村里还有很多老人,都是行动不方便的,安置一个老人,还要有一个陪护的人,这样一间间民宿也就都满了,大家都在想办法解决难题。”杨勇说,一天的时间睡了三四个小时,“感觉还可以”。直到昨天深夜,杨勇还在和大家一起运送物资,“这些物资是很多社会机构第一时间送过来的,需要的东西都在里面,我们把这些分发给村民,同时又很感动。”

  下营镇党务工作者李新美:

  把6个月的孩子送到城区,再折返工作

  两天以来,下营镇党务工作者李新美一直在镇政府对面一处临时安置点工作,“现在石炮沟村已经安全,村民们可以回家了,下营村的村民还要等一等。”

  一间间教室被打开,食品和日常必需用品迅速到位。李新美说,这个安置点最多时来了300多名村民,“他们是同事们去村里一家一家动员撤离的。咱们有的村民很配合,但有的可能觉得汛情没那么严重,因此不愿意撤离,我们就要一个个去解释、动员,把他们安全送到安置点。”28日,正在开展工作的李新美接到通知,自己家所在的黄崖关村也需要紧急撤离,“我的孩子才6个月,我又跑回家把孩子送到蓟州城里,再返回下营镇继续工作。”

  村咖老板娘洲洲:

  看到消防战士在身边,特别安心

  “我下山时,沿途看见消防部队在上山。”洲洲是苦梨峪村网红“村咖”的老板娘,周日下午到夜里,雨下个不停,周一早上,她就驱车向蓟州城区家里赶。周一下午,趁着雨小的那一阵,她又开车回到村里咖啡厅简单收拾东西。路过村口消防站时,她看到有战士坐在树那儿休息,旁边还不断有部队的车拉着救援物资,“我后来才知道,晚上他们可能都没有休息。”

  洲洲说,开车路过下营青年桥时,桥面上都是水,桥外水面上不时有上游景区漂下来的皮划艇。“我还有一个民宿在段庄河附近,很早就接到了统一转移的通知。”她有两个感触:一是今年村里进行了河道清理,所以排水顺畅;二是大家在周一收到通知时及时转移,“尤其是看到消防战士在身边,就更安心、不慌乱了。”

  张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学凯:

  村民的平安是重中之重

  “我们村这几天就是受到雨情影响,地里的庄稼出现些倒伏现象。”张家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学凯介绍说,受灾的范围主要在泃河南岸。“我们村未受波及,目前全村整体情况平稳。”张学凯这几天一直关注天气情况,村民的平安是重中之重。

  张学凯说,当前村里水果已经陆续进入成熟期,昨日,村民们已经开始清理路面,“我们及时清理,以保证村民正常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梨木台景区运营部副部长刘付平:

  计划在30日进行修复,尽快恢复运营

  “在27日,确定游客全部撤离后,当晚8点,全部工作人员也撤出景区,暂时关闭景区。”昨日,正在值班的梨木台景区运营部副部长刘付平告诉记者,景区主要受到降雨的影响,山洪损坏了一些基础设施,“这两天,我们都安排应急值班来应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突发事件。”刘付平介绍,景区计划在30日开始对受损的设施进行修复,尽快恢复运营条件。

  采访中,刘付平也给记者发来几段上班途中拍的视频,“你看,不仅河道里水流很急,水都漫上了小港桥、石头营桥。”他表示,在路途中能看到各种救援车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记者 王轶斐 单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