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康养骗局”套路多 这样避雷

日期:07-29
字号:
版面:第20版:专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拥有幸福安好的退休生活,是很多市民的愿望,但近年来,有些不法分子就打着“健康养老”“康养服务”等旗号,用所谓“高额回报”诱惑老年人,稍不留神就可能掉进他们设下的陷阱。业内人士提醒您,送米送油、嘘寒问暖都是骗子常用的手段,您可要擦亮眼睛,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据了解,不法分子可能自称是某些“健康机构”的推销员,他们会热情地邀请您去参加免费的“健康讲座”,还会发放米面油等作为到场的礼品。而在这些“健康讲座”上,主讲的“专家”往往会夸大老年人的健康风险,并且告诉您,如果参加他们设计的“康养项目”,不仅每年能拿到高额分红,还可以享有入住高端养老机构的优先权。这些推销员常常会大打“亲情牌”,每天对您嘘寒问暖,有些老年人就会禁不住这种“亲情攻势”,瞒着子女签下了高额的“养老投资协议”。几个月后,所谓的“健康机构”人去楼空,消费者投入的积蓄也就打了水漂。

  不法分子常用的有三种套路。套路一:诱惑您投资“康养社区”。他们会告诉您,如果投资了他们的“康养社区”,可以免费享受体检、理疗,甚至还会免费组织旅游。但其实这只是非法集资,所谓的各种免费服务都是一纸空谈,资金链断裂后不法分子就会卷款跑路。

  套路二:许以高额回报。现在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普遍收益不高,不法分子就钻了这个空子,向您承诺支付8%、10%甚至更高的投资收益,并且还会提出帮您在“一床难求”的高端养老机构里提前锁定床位。但事实上,他们承诺的高额理财收益根本无法兑付,帮您锁定的床位也是虚构出来的,或者远远不像他们形容的那么好。

  套路三:在合同中暗藏不公平条款。不法分子会告诉您,他们使用的合同都是“标准模板”,没有问题,可以放心签署。但事实上,这些合同中往往都暗藏着不公平的免责条款,或者是不合理加重投资者义务的条款,为投资者维权设置障碍。

  业内人士提醒您,第一,不要轻信陌生的推销人员,那些免费的礼品和低价的旅游活动都是诱饵,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第二,不要贪图所谓的“高额回报”,正规的养老产品各项收益都是透明的,如果向您推销的“康养产品”收益率明显比市面上的类似产品高出一截,您一定要提高警惕。第三,签署合同务必慎重,您投资前最好要征求一下家人意见,并且查看一下相关企业的资质。第四,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房产证等信息提供给陌生人,以防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

  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