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大一部分焦虑来自于孩子,更确切地说是从孩子小学三年级就有了具体的焦虑,有人称之为“三年级效应”,大意是原本在小学一、二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不知什么原因,到了三年级学习突然变差了。
小学三年级效应很像一条河里的水流速过快了,在湍急的情况下家长要做好防汛准备,将堤坝加宽筑牢一点。加宽筑牢的意思是首先要认清河里的水如果不去管,将来有泛滥的危险;其次是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第一个问题?比如第一道不会的数学题,第一篇不会写的小作文等。很多家长有所洞察,便会手足无措,觉得“天降大祸”,便染上了焦虑,开始唠叨。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家风里的良知泯灭了。在整个家庭生活里几乎没有人去教育自己,而是都想改变别人。最为可怜的是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和父母之间连一句温柔暖人的话都很少说,动辄命令唠叨,甚至暴怒绝望。
什么是家风的良知?每日反省,找到自己的错误,剔除自己的缺陷。把自己内心的垃圾清理干净,内心的善美才会逐渐呈现,这份善美就是家风的良知。
部分家庭有个共同的毛病,受到批评的一方不是先检点自己的过失,而是立刻开始攻击批评他人。第一反应就是找出对方一个与自己相关或者不相关的问题进行回击,于是,批评变成了互相争吵的口水大战。
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也会如此。当受到父母批评,他不会认真倾听反省。譬如父亲批评孩子,“你最近为什么学习成绩下降?”孩子不会说自己学习成绩的事,而是顾左右而言他,说:“你们对我要求太高,我有压力!”
这样的家风需要重新梳理,需要迅速光亮良知。要从每日自省、改过、自律开始。父母要带动孩子,父母先做,孩子后做,然后一家人一起自省、改过、自律。如此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学习落后的原因,才不惧怕三年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