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流行“窝囊游” 山不用爬、景不会少,舒服就行!
日期:07-29
评论员 宋学敏
匀速下滑的“减速蹦极”、坐电梯登顶的“无痛爬山”、水深不足1米可躺平的漂流……今夏,被年轻人戏称为“窝囊旅游三件套”的新玩法风靡社交网络。在浙江安吉,减速版蹦极让游客数量显著增长;在湖南莽山,自动扶梯与无障碍栈道让游客“山一步没爬,景一处不落”。
我们天津虽未打出“窝囊游”概念,但多个项目已悄然呼应这一趋势。盘山景区的缆车服务让游客大幅减少登山强度,且选择坐缆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海河游船的夜航项目成为“躺平式观光”的典范,发呆看夜景的游客比听讲解的多。而天津之眼摩天轮这类传统观光项目,因其“零刺激”的特性重新受到年轻群体青睐,游客拍照打卡的时间明显延长。
过去,我们总把旅游当成一种“征服”,征服高山,征服里程,征服自己的极限。“特种兵旅游”就曾爆火,一天打卡八个景点、日均暴走三万步,旅行变成了一场体力竞赛。而如今,不少年轻人开始拒绝这种“旅游内卷”,不再愿意在假期“受苦”,而是追求“舒服就行,姿势要帅”。
“窝囊游”正好挠到年轻人“又怂又想玩”的痒处。某旅游平台调研显示,62%的“90后”选旅行地时,最在乎的不是多刺激,而是“能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窝囊废花窝囊费,体验一次窝囊飞”的自嘲背后,是年轻人对“悦己”“治愈”的需求。“上班已经够累了,放假为什么还要为难自己?”一名“95后”游客的感慨代表了许多同龄人心声。
“窝囊游”的流行也让旅游变得更加包容。老人、孩子、行动不便者,以及“胆子小”的年轻人,这些过去被很多旅游项目“劝退”的群体,现在也能轻松享受旅行乐趣。这哪里是“窝囊”,分明是旅游服务的进步。
当然,网上也不乏质疑声。有人说这是年轻人“吃不了苦”“这不就是懒吗?”有人觉得这样会错过“真正的风景”。不少年轻人回怼:为什么旅游一定要吃苦?坐在缆车上看云海,和徒步登顶看到的,难道不是同一片风景吗?也有网友自我调侃,“窝囊就窝囊,开心最重要”“特种兵式旅游是给别人看的,窝囊游才是给自己的”。看似玩笑话,表达的却是一种更加成熟的旅游观:旅行不是表演,无需较劲;度假不必拼命,舒服就行。
或许,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需要能让人慢下来的旅行方式。眼下,不少景区已经嗅到这一变化。除了传统的观光项目,各种“低强度高体验”的新玩法正在涌现。当然,游客“窝囊游”,景区的管理措施却不能“窝囊”,安全标准仍需严格把控,避免因追求“温和”而忽视风险管理。
说来,旅游方式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有人喜欢挑战自我,有人偏爱悠闲放松,这本就该是各得其所、自得其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