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于天津礼堂召开。大会主要回顾总结了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会上,审议了市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细则(修改草案)》,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当选为市科协新一届委员会主席。
2023年调查显示,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9.93%,稳居全国第三,平均每年提升1.18个百分点,速度明显加快。本市先后有5个区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7家单位、14名个人荣获全国先进荣誉称号。
全域科普行动2021年被纳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2年被纳入中办、国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上升为党中央、国务院科普工作部署。
市科协“九大”以来,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推动新型举国体制在天津深入实施。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29家,海河实验室增至7家,国家和部级创新平台达到280家。致力科研攻关,国产计算机操作系统、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新型催化剂、新一代光伏技术、合成生物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服务天开高教科创园高标准建设,推进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为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市科协系统实施天津市杰出人才、天津市青年科技人才等人才培养项目,服务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建设科创服务体系,创办“天开创新沙龙”等品牌,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实施全域科普工作,提升城市科普能力,推动科普工作全国领先;健全科协决策咨询工作体系,开展决策咨询研究,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通过不懈努力,科协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了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锚定加快科技强市建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市科协系统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锚定加快建设科技强市战略目标,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聚焦政治引领主责和“1+3+2”主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在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未来五年,本市科协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力巩固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聚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科技创新大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聚力推动科协组织动态适应科技强国建设需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聚力为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为加快科技强市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力量。
全链条筑强人才生态
围绕壮大战略科技力量,精心做好院士及其团队服务、天津市杰出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等高层次人才工作。围绕培育科技创新生力军,认真实施天津市青年科技人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等人才培养项目。围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力量,积极开展中学生“英才计划”“科创计划”等青少年科技人才选拔活动。围绕发展高技能人才,加大卓越工程师培养力度,继续开展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和科创企业职称评审等专项服务,持续提升科协组织人才工作品牌的引领力、影响力。
围绕天津产业创新需求服务国内外高水平专家、企业家来津创新创业,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提升科协组织为党和国家举贤荐能、为科技工作者成长铺路搭桥的能力水平。主动服务高端人才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支持本市科技人才在国内外科技组织任职履职。精心做好国家工程师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国家级科技奖项候选人推荐工作。深入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和优秀科技工作者选树宣传活动。持续开展“科创中国”天津U30青年创业者榜单评选工作。支持基层科协组织、科技社团发现、培养、选树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聚焦本市“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和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战略部署,精心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开展高端人才学术活动,支持科技社团创办高水平学术交流品牌。积极参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广泛会聚创新人才,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供人才支撑。优化人才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体系建设,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温馨服务。
记者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