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4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当年徒步过草原

日期:07-28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1976年,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当记者。是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派记者老叶来哈尔滨,需要我们记者站派两个人配合,一起前往呼伦贝尔大草原采访。

  我、同事小周、老叶,身背当时颇为少见的微型录音机出发了。老叶是江西人,口音挺重,我和小周听着挺费劲,直呼他“老表”。我们从哈尔滨几经辗转,才到达采访地新巴尔虎右旗。我们的采访对象是一位知青,其所在的青年点只有几顶帐篷,没有办公室,因此我们的录音采访是在草垛围起来的“草房”里进行的。

  采访结束后,返程成了问题,此地既不通火车也不通汽车,联系不到车辆。青年点的负责人是一位天津女知青,她四处找车未果,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我们决定徒步穿越草原,步行到满洲里,然后从那里坐火车返回省城。

  当时,我们都三十出头,风华正茂,没有一丝胆怯,草草吃口早饭,便起程上路了。刚开始我们还有几分亢奋,一路高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渐渐地,我们有点体力不支,行进的脚步也放缓了。当太阳即将下山时,蚊子和蠓虫成群结队袭来,驱之不散。我们把头和脸用毛巾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再用青草绕扎裤腿,在齐膝的草地上奋力前行。此刻,“花的原野”的浪漫情怀荡然无存。一直走到晚上8点多钟,我们仍未走出一望无际的大草甸子,一天水米没沾牙,肚子饿得咕咕叫。不知又走了多久,前方有隐隐约约的灯光闪亮,我们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顿时欢呼起来。

  这也是一个青年点,知青皆来自天津,见到我们犹如见到家里人一样。几个男女青年,立即生火为我们做饭。他们做了热汤面,由于没有青菜,这群孩子便把一个小倭瓜切成片,放进锅里。我们席地而坐,每人端起一大碗面条,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全然不在乎落在汤上的一层蚊虫,吃得无比香甜。

  我们在帐篷里住了下来,和衣而卧。这一夜,我久久未能入眠。这群远离家乡的十八九岁小青年,无怨无悔自愿扎根边疆。唐山大地震刚刚发生,波及天津,这里交通闭塞,通讯全无。虽然他们不知家人是否安全,但无一人离开青年点,何也?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