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5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公职人员兼职送外卖 为何引热议?

日期:07-27
字号:
版面:第11版:一周评谈       上一篇    下一篇

  晚上八点,四川遂宁街头。孙先生套上蓝色骑手服,骑上电动车汇入晚高峰车流。几小时前,他还是船山区某单位的纪检工作人员;此刻,他是一名外卖骑手。过去六天,他每晚送餐三小时,赚一百多元,形容这份兼职“像打游戏接任务”般轻松自由。身份的自由切换,将他推上热搜,也带来了争议。

  孙先生的兼职并非一时兴起。今年7月,单位下发通知,允许公职人员在满足三个条件下从事副业:利用业余时间、不影响本职工作、提前书面报备并获批准。他当晚提交申请,次日获批,便开始了送外卖。这背后是政策对基层现实的回应。对比鲜明的是,2019年,安徽一位副镇长因生活窘迫开网约车,还曾被纪委处分,引发一片唏嘘。如今,送外卖、跑网约车这类体力劳动,已被明确列为合规副业。

  但争议并未平息。有人赞赏他“不偷不抢,凭双手增收”,认为公职与外卖同属服务,劳动本无贵贱。质疑者则抛出三连问:“上班是否太清闲?”“会不会挤占专职骑手生计?”“公职形象往哪摆?”

  这些声音背后,藏着不容忽视的基层现实。在遂宁,普通公务员月薪约3500元到5000元。对于背负房贷、育儿、医疗压力的中年人,这份“稳定”未必等于宽裕。一位曾体验送外卖的北京市人社局副处长,12小时仅赚41元的经历更说明:孙先生的高效率是个例,多数人难以复制。

  政策允许兼职,本质上是体谅,但宽容不等于没有边界。中纪委早已划出五条红线:挂靠证书获利、内幕理财、有偿中介、未经批准的兼职、利用公权谋私,这些行为直接侵蚀公信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能否做“副业”,需根据法规、单位规定及副业性质综合判断。像孙先生这样,利用业余时间送外卖,提前报备获批,应属合规。

  然而,合规不等于万事大吉。某地民警曾因跑网约车导致值班瞌睡被处分,警示着精力分配的边界。更复杂的是,假如一位食品安全监管者兼职送餐,即便异地接单,公众疑虑也难以消除。

  未来,要避免“与民争利”的担忧,或需探索更细致的规则。例如,建立岗位负面清单,对食品安全监管等敏感职位限制相关兼职;申报信息在单位内部公示,接受监督;甚至对接税务系统核查兼职收入。而平衡骑手生态的提议也值得关注,限制非全职骑手接单时段,保障专职从业者在晚高峰等黄金时段的优先权。

  公职人员的谋生权与公权力的纯洁性能否兼得?孙先生接受采访时那句朴素的职业观或许藏着答案:“没觉得掉面子,都是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