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新闻发布会获悉,生态城聚焦企业需求,推出《2025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产业、政务、市场、法治、人文五大维度协同发力,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在对标学习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推出77条务实举措,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营造活力迸发的产业环境
《方案》聚焦生态城“5×7”绿色低碳产业矩阵和智能制造、冷链物流、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在政策支持、标准引领、产业培育等方面全面发力。今年,生态城推动成立中新天津生态城低碳经济顾问小组。年内还将举办中新绿色低碳发展论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此外,生态城研究出台了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等产业政策,打造文化产业创新工坊,还将建设全市首个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平台。
优化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今年生态城将升级打造“5+2”全天候“云端踏勘工作室”,对简易低风险事项开展远程核查,推动云端服务提档升级。开设境外投资(ODI)一窗通,开放“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推进TIPS(国库信息处理系统)跨境外币缴库退库业务,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
打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
生态城发布民营经济白皮书,深化“信易贷”服务;成立直播电商数字新零售联合会,公布主导产业紧缺岗位清单;培育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绿色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在产业园区落地转化。通过一系列助企发展组合拳,构建开放包容的市场生态,让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充分涌流。
构建惠企安商的法治环境
《方案》推出一批亮点举措,持续完善营商环境法规体系,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构建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赋能企业创新创业;迭代升级柔性执法“四张清单”,打造综合执法“智慧大脑”;推行“信用沙盒”监管新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筛查与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四宜”人文环境
生态城将推进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建设,制定完整社区评价标准,发布幸福社区指标体系,加速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和惠民工程,打造“公园+”运营模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全方位展现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城市魅力,打造“企业愿意来、人才留得住”的人文环境。 记者 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