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6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关于高三语文备考的建议

日期:07-25
字号:
版面:第24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考题与情境材料深度融合的新高考背景下,语文题目的形式日益灵活,背题型、备套路的传统解题方式难以应对。但语文学科也绝非普遍认知中的“玄学”,它有学科的根基,有答题的抓手,需要我们耐心剥去创新题型的“包装”,挖掘每道题目的核心考点。对新高三的学生来说,要掌握语文的“大道”,须从深挖根基做起。

  一、深挖教材,任务赋能

  首先,要关注课文,充分利用课内文本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一轮复习时,同学们要紧跟老师,学会拓展延伸,从一篇文章延伸到一类文章。此外,还要关注课本上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和写作任务。教考衔接是如今的大趋势,大家要重视课本上每一处提示和任务:看单元导语和学习提示时,可以将重点勾画摘录下来;看单元学习和写作任务时,可梳理课本中这些多维度、多层面、序列化的能力点,各种文体、语体和陌生化的写作任务也可动笔练一练。

  二、借疑促思,回观焕彩

  客观题作答的关键是要到文中找出依据。其实,一切错误选项都是有迹可循的。建议同学们不妨多做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真题和精选题,在真题中感受高考的真实难度。既可训练答题手感,也能对自己当前的水平做出合理定位。对文言文板块,平时要多归纳整理实虚词和特殊句式,可通过挖空练习加以落实,并依据文体特征积累阅读经验,体悟结构主旨。对于薄弱的模块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定期回顾,重看错题,及时总结思路通法。

  阅读题的失分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有些角度和得分点没有想到;二是想到了角度却不能用专业术语规范表达出来。因此,大家平时做题时,要归纳鉴赏的角度,精读答案,揣摩答案背后的逻辑,整理出分点层次,提升答题的精准度。阅读时,要高效阅读文本,准确分析题干,合理组织答案。遇到抽象枯燥的概念术语或提问方式时,不妨采用“相似性联想”的方法,回忆以往做过的题目,以此锁定试题类型,提升答题精准度。平时做题时,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组内成员共同限时完成一张试卷,完成后将自己的疑惑表达出来,一起探讨,相互促进。

  三、作文有道,拾级而上

  作文最重要的是审题立意。要从命题核心出发,抽丝剥茧,逐层铺展开自己对题目的思考和解答,并连贯丰富顺畅地加以表达。尤其要注意比喻类的题目。比喻类立意的关键是依据喻体特征,找准本体,由虚入实,将材料还原成道理。但切忌抛开喻体单谈本体,在观点表述时应巧妙融入喻体,防止偏题跑题。正确审题还有一个技巧,即站在命题者角度,思考为什么出这样一道作文题,其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何在。行文时找准并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在文章的显要位置反复加以应和,可避免偏题或跑题。

  作文要想脱颖而出,还须关注立意、结构、语言这三个维度。

  一是思想深刻,要有辩证思维。可以在文章最后几段中进行深挖与提升:如厘定概念、挖掘本质、联系现实、辩证思考等,这些都是表现思想深刻性的方式。

  二是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结构清晰的关键在于首句意识,每个段落的首句最好就是本段的分论点,这样阅卷老师可以迅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此外也可以运用恰切的关联词和衔接词,比如“追本溯源”“观其本质”“更进一步”等,这样不仅可以让结构清晰,也可以让文段纹理清晰,有层层深入的递进感。

  三是文采优美,锦上添花。优美的语言也是作文的一个加分项,但切忌遣词造句过度华美、佶屈聱牙,把道理讲明白透彻才是最重要的。对此,大家平时可多摘抄一些优质文段,或是试题中的引言、时事新闻,这些都可能成为作文中的有力支撑,无需机械记忆,重在理解与适用;或可记录一些高级词汇,来替换口语化的用词;还可多仿写、多修改词汇或句式,并结合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进行创新和突破。

  如今的考题设计趋向于跨题型、跨知识点、跨能力的融合与创新。只要我们牢固掌握了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素养,在备考过程中有恒心、有毅力,长期积累、感性体悟、理性反思,定会在高考中更加自信从容。

  (鞠连媛,塘沽一中语文学科组长,高三备课组长,高级教师,任教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