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6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以铜为媒 致敬600年津门底蕴

日期:07-25
字号:
版面:第20版:镜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朱炳仁创作的《万泉归海》铜壁画,作品题材既包含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熔铜化演绎,也有关注自然生态的抽象表达,实现了传统文脉与当代观念的对话。

  2006年,常州天宁宝塔的一场意外大火,融化了塔顶的铜瓦,形成了不受拘束、千姿百态的铜液结晶。朱炳仁敏锐地捕捉并升华了这一偶然现象,将铜这种坚硬、冷峻的金属,通过熔铜工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柔韧、流动、温润甚至绚烂的效果,极大拓展了铜作为艺术材料的视觉表现边界。

  朱炳仁赋予了铜前所未有的自由形态、丰富肌理和绚丽色彩,视觉冲击力极强。

  熔铜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法,为材料艺术、工艺美术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实践案例。

  熔渣感、结晶感、垂坠感等自然的熔铜肌理组成了树桩、枝干和叶子。

  朱炳仁以熔铜艺术手法对“向日葵”大胆创新,作品色彩鲜明,线条有张力,有丰富的空间表现力,充满了律动和鲜活的生命力。

  熔铜作品形态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让这海浪充满原始力量和抽象美感。

  自然天成的肌理与形态让熔铜作品呈现出流淌的线条、奇崛的造型、斑斓的色彩以及丰富的肌理,宛如一棵棵水稻。

  “魅力庚彩 跃动河海——朱炳仁天津艺术展”亮相天津博物馆以来,观众已突破50万人(次)。铜雕艺术大师朱炳仁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打破了数千年“铸铜”和“锻铜”的传统技法束缚,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熔铜艺术”。展览以“流动的色彩”呼应天津“河海通津”的多元文化特质,精选百余件(组)铜艺臻品,奏响传统与现代的和鸣。观众零距离感受作品的刚与柔、凝固与流动、秩序与混沌、永恒与瞬间的强烈对比和统一,思考生命、时间在抽象的形式中蕴含的东方意境、气韵和空灵之感。

  文/摄 记者 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