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6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 持续扩大就业服务

日期:07-25
字号:
版面:第09版:问政       上一篇    下一篇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聚焦天津市各区民心工程。本期《百姓问政》来关注河东区,节目现场邀请到了河东区城管委、河东区民政局、河东区市场监管局、河东区人社局相关负责同志,一起向群众汇报2025年的民心工程建设进度情况。

  河东区城管委:提升改造6处口袋公园

  今年河东区城管委会同相关街道提升改造了6处口袋公园,目前5个已经完工投入使用,另外一个口袋公园还在建设中,预计十月底完工。

  记者:为什么要把口袋公园列入今年的民心工程任务?

  河东区城管委副主任 马学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提升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城管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将群众身边需要解决的,出门入园有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空间,作为一个重要的议程,将口袋公园建设列入民心工程。

  记者: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特点是什么?

  马学峰:第一是设计精细化,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根据每个公园特色,在一些细节方面进行打造。第二是功能复合化,在保留公园本质的同时,增加了运动和休闲的场景。第三是植物多样性,在保留原来的乔灌木基础上,又补植了大量的乔灌木,还有花草地被颜色搭配更合理、错落有致,形成一个比较和谐的空间。

  记者:如何更好地实施接下来的民心工程,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马学峰:继续挖掘金角银边,利用街景绿地打造更多的口袋公园,提升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在建成的口袋公园里,一是加强精细化养护,配备专门的养护队伍,把劳动成果巩固好维护好,让群众更满意。二是在建的口袋公园,争取十月底之前也完成建设,加强工期的管理,尽早落地,给老百姓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河东区民政局:建立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河东区民政局承担了三项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民心工程。第一项就是推进建设社区嵌入式的养老服务设施,第二项是选取两家老人家食堂作为示范型老人家食堂的提升改造点位,第三项是根据天津市的整体安排部署,持续推进失能家庭照护者培训工作。

  记者:今年民心工程中提到要建一个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照护专区的特点是什么?

  河东区民政局副局长 苏鑫:今年要在唐家口街道的建华养老院内部再打造一个认知障碍专区,对比去年实现一个“4+1”的服务升级。“4”主要体现在老年人特别是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4个能力的提升。通过打造不同的视觉触觉感官模块,模拟老年人以前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怀旧场景,刺激他们的视觉感官,从而大大缓解他们的认知障碍发展周期。能够让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在语言能力、感官能力、动手能力、自理能力这4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这个“1”是要在专区配备一个专业的康复理疗师,他会通过专业的评估报告,对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形成个性化定制的专业照护方案,然后去进行专业的健康训练、康复训练,让老年人在机构内得到更专业的服务。

  记者:今年也是要打造两个明厨亮灶、集中堂食、个性化送餐的示范型老人家食堂,这两个老人家食堂设置在哪里?

  苏鑫:其中一个设置在二号桥街道黄岩里社区格调榴园小区附近,另一个设置在上杭路街道,成林道和泰昌路交口,距离河东公园向东直行不到100米的地方。上杭路街道的项目已经全面提升改造完毕了,另外一个也即将打造完毕。今年针对老人家食堂提升改造的任务注重4个方面提升,体现了4个特点:一是内部的硬件设施更新迭代,在充分征求调研老人家食堂的需求基础上,为他们配置了例如冷热菜的处置台、保温箱、消毒柜等。二是互联网加明厨亮灶上,所有的老人家食堂在明显的位置设置监控视频,方便所有的用餐老人能够看到后厨操作的过程,让食堂后台操作在阳光下运行。在这基础上,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也密切合作,把河东区的所有老人家食堂全部纳入到河东区的食品安全管理平台上,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监管。三是互联网加助餐服务方面,一直倡导老人家食堂要储备搭建自己的助餐力量,能够个性化地给老年人送餐,同时也一直在积极引导,成功实践了将老人家食堂接入到一些外卖平台上,能够方便河东区的老年人群体更快捷便利地在互联网上点到心仪可口的饭菜,这样也极大提升了老人家食堂的服务覆盖面和点餐的便捷性。四是提供作用保障上,今年河东区筹措资金为老人家食堂采购设备,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让他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菜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标准上。

  记者:下一步河东区民政局将如何保障民心工程更好地落地实施?

  苏鑫:首先一定是按照任务的时间节点统筹现有资源,然后尽快地争取在十月底之前全面完成2025年涉及养老服务方面的民心工程任务。通过不懈的工作努力,为河东区老年人群体的幸福晚年生活保驾护航。

  河东区市场监管局:打造市场监管智慧平台

  河东区市场监管局今年打造了市场监管智慧平台,在400多个食品药品重点监管领域布了千余个摄像头,实现24小时监管。

  记者:智慧监管平台该怎么去理解?

  河东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与信息化科科长 田倩:第一,为了提升监管的精度,除了打通市场监管全领域的数据壁垒外,还打通了相关部门的数据壁垒,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景画像,在执法办案中提升了监管的精度。第二,为了提升监管的效率,让老百姓办事更快捷更放心,同时在400多个食品药品的重点监管领域布了千余个摄像头,实现24小时监管,同时部署了AI能够实时抓拍食品领域的7种违法行为,让监管更加全方位,而且也实现了对企业尽可能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第三,结合平台,今年还上线了市场监管局的“零号公务员”,实现了在信用监管领域24小时的咨询服务。监管平台是从2023年开始筹建的,现在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今年十月份就将竣工。

  记者:下一步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如何更好地护航百姓生活,还会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田倩:一是维护民生,让老百姓更安心,智慧监管平台下一步会在食品药品投诉举报领域进行更多结合,让处置效率更高,让老百姓少着急更安心。二是服务企业,会进一步探索数据的潜能,出台数据报告,也会探索数据报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给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同时给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河东区人社局:建设6家就业驿站

  河东区人社局建设6家就业驿站,服务周边百姓。分别是中山门街道就业驿站、上杭路街道就业驿站、富民路街道就业驿站、唐家口街道就业驿站、向阳楼街道就业驿站以及天津站就业驿站,由所属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运营管理,由区人社局进行业务指导和服务监督。

  记者:为什么要把就业驿站纳入到今年的民心工程任务?

  河东区人社局副局长 崔鹏:主要是基于就业驿站在提升就业精准度、推动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业驿站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也是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推进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的重要抓手。因此充分发挥好就业驿站服务就业的前沿作用和桥梁纽带功能,就要通过政策宣讲、岗位收集以及招聘活动的对接,实现人岗的精准对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业服务。

  记者:下一步河东区人社局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持续为群众办实事?

  崔鹏:一是持续扩大就业服务进园区、进楼宇,定向送岗倾斜服务,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度、及时性。二是构建培训+实践+就业的链条,积极打造河东直沽工匠技能品牌,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队伍培养,挖掘辖区企业和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鼓励开发更多的新职业课程,面向重点群体,推进就业市场上紧缺的、急需的技能培训。三是聚焦引育人才,充分利用驻区科研院所集聚的这种优势以及在津高校的智力资源,加强校地企三方合作,通过开展人才对接,还有就业创业的政策宣传,加强人才引育和就业创业。同时扩大产业人才的河东行、高校学子河东行、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活动的引才效应,引导青年人才热爱河东,建设河东,留在河东。最后加强就业形势的监测,分类分层次来实施就业帮扶,及时地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不断地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记者 张世强 整理 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