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红色“尖叫” 绝版闹剧闹哪样
日期:07-24
近日,某品牌旗下饮品“5元红色尖叫炒到8900元一箱”冲上热搜。原价5元一瓶的临期红色“尖叫”饮料,在二手平台上被卖到66元至88元不等,甚至有卖家挂出8900元一箱(15瓶)的高价。对此,客服回应,目前没有“再次上架该产品”的通知,并建议消费者对二手市场的高价保持理性。
一款曾因“酸烟灰水味”被网友票选为“最难喝饮料”的产品,如今在二手平台上标价惊人,上演着一场荒诞的消费狂欢。卖家高喊“升值空间巨大”,网友戏言“喝下的是尖叫,花掉的是智商税”,而更多人好奇这场闹剧的来龙去脉。
这场围绕“最难喝饮料”的疯狂炒作,起点是去年9月。当时,品牌为庆祝20周年,限量复刻发售了1万箱红色尖叫,三天售罄后宣布永久停产。停产消息如同发令枪,“黄牛”闻风而动,开始囤货居奇,用“绝版收藏”“喝一瓶少一瓶”等话术制造稀缺焦虑。
为这场狂欢买单的消费者,动机各异。部分“80后”“90后”视其为“童年记忆符号”,愿意为情怀付费:“小时候嫌难喝,现在花钱回味也值。”另一部分则是纯粹的猎奇者,就想尝尝“全网公认最难喝”的滋味。社交平台更是推波助澜,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5亿,博主们开瓶后皱眉捂嘴的夸张表情,成了年轻人争相模仿的流量密码。更离谱的是,职业炒家甚至伪造交易记录,将空瓶炒到30元一个,彻底剥离了饮料的饮用价值。
然而,喧嚣之下泡沫明显。二手平台数据显示,近30天实际成交仅17笔,那标价8900元的链接无人付款。击鼓传花的游戏,远未形成真实市场。更令人担忧的是,多位消费者反映饮用后出现肠胃不适。专家警告,功能性饮料临期后,其中的人参等成分可能分解产生有害物质。而不少卖家打着“绝版”旗号,刻意规避临期标注,二手平台审核形同虚设,监管的缺位成了乱象的帮凶。
而类似的消费闹剧并不新鲜。从星巴克猫爪杯引发的抢购冲突,到片仔癀被炒作成“抗癌神药”,再到电解质水溢价20倍……套路如出一辙:人为制造稀缺、包装情怀概念、收割情绪焦虑。有网友讽刺:“缺的不是钱,是尖叫?”也有人一针见血:“他们圈的不是钱,是疯癫。”
消费主义时代,荒诞总在改头换面。但戳破泡沫的方法始终简单:看清保质期,捂紧钱包,对任何打着“绝版理财”幌子的炒作,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