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现场,除了有非遗作品外,还有“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优秀作品展”以及“合光共塑——上合组织国家雕塑展”。这些作品的展出,是对“艺术无国界,文化共相融”最具象化的体现。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化艺术商会会长,著名学者、画家李毅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对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文化的传播、互交和互鉴具有重要作用。“我认为最大的作用是传递文化价值。例如我们正在举办的书法展,以及刚刚在青岛举办的‘合光共塑’上合组织国家的雕塑展。这些展览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表达各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这有助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民心交流和对对方国家文化的认同。”
“我们可以通过上合组织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播出去,使更多国家了解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贡献中国文化的人和力量。”李毅峰表示,应该借助上合组织的平台打造一个深度更深、范围更广、更具宏阔并且便于交流的文化形态。我们通过最精准化的文化概念和文化体输出,例如书法、戏曲、武术乃至中医等。通过具象的方式让世界各民族共享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对于活动现场的天津非遗展示,李毅峰认为,杨柳青年画和泥人张都属于国家级非遗,其并非简单的地区民间文化,而是属于中国美术史范畴内对中国艺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我们这次将这些产品和文创带到会场,让更多的外宾直接目睹我们的非遗产品、制作以及文化。这将有助于促进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交流。对于民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外宾也可以通过民间艺术作品发现文化资源,我觉得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美美与共是一致的,通过这种交流也可以促进世界和平。我认为在此次活动中互相理解各民族的人性、根本的美好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非常必要。”
记者 李文博 张艳
摄影 记者 胡凌云
墨写文明新对话 诗吟上合大同心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五千年的智慧与底蕴。书法,作为汉字的艺术升华,以笔墨为媒,融汇了东方美学的精髓。“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优秀作品展”在2025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及配套活动现场举办。参展作品中,有硬笔书法作品、中国书法作品,以及中国画的展示,既有对中国传统书法的深刻领悟,也融入了各国书法爱好者的独特理解与创新表达。
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其中书法更是受到他们的关注和喜爱。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促进区域合作与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始终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作品展”正是以汉字为桥,连接各国文明,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八届,累计吸引近30个国家3万余名书法爱好者参与。旨在“以字为媒”,弘扬中国优秀书法文化,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将成为上合组织国家民心沟通的重要桥梁。
在“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优秀作品展”现场,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画艺术家、书画展策展人冬青国的一幅书法作品陈列在展区,这幅篆书抄写的是苏轼的诗句,行文古朴典雅,非常有特色。
“中国书法是一门历史悠久、独特而精美的艺术。我非常喜欢用毛笔书写汉字,这让我能够触摸到中国古代文化的脉搏,并更深入地了解它。”提到自己这幅作品,冬青国说道。
早在中学时期,冬青国就对中国文化和绘画产生了兴趣,到现在她研习中国书画已有15年之久。2014年至2015年间,她因在中国书画领域的研习成果,荣获中国政府奖学金,并赴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深造。2016年,中国画家顾大明先生到访莫斯科时,冬青国有幸在画展开幕式上欣赏到他的作品。老师笔下的山水气象万千,令冬青国深感震撼,当即萌生了拜师求艺的强烈愿望。画展期间得与顾先生结识,承蒙先生厚爱,欣然应允收她为徒。
如今,冬青国的职业生涯亦与中国紧密相连——现任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在莫斯科多所顶尖高校讲授《中国文化艺术》课程。“文化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俄中友好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俄罗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与日俱增,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中国艺术。”冬青国表示。
在参观过后,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静很有感触,“看到他们在书画作品中用古诗来进行交流的时候,我感到特别的自然和亲切,而且因为南开大学专门有中华诗教育资源文化研究所,这也让我们更加自信。我们的使命其实就是要把我们千百年来流传的这些古典诗集中所蕴含的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据张静介绍,去年,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研究所带领学生,在暑期专门拍摄了“征行有诗”的纪录片,记录外国人在天津的生活,而且每一个微纪录片都聚焦在一首诗上。“我们的使命是要把包括古典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现代文明生活形态一脉相承之处折射出来,所以我觉得参加这个文明对话也是深受启发,中华诗教大有所为。”张静说着,望向一幅由17岁白俄罗斯女孩绘制的中国画,画面中粉红色的花朵盛开,图片留白处题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静认为,中国很多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不仅可以描写景物言志,有的时候也会有给人以怦然心动的感觉,这种怦然心动不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而是生而为人都有的喜怒哀乐。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但是心理是一样的,对于情感的那种感知也是一样的。中国的古诗词天然就具有一种文明交流之间非常契合的纽带。上合精神就是开放包容,要文明互信,其实在诗词里也能看到这样的精神所在。
艺塑同心命运与共
雕塑,作为一种立体的艺术语言,具有超越文字和地域的表现力。它能将历史、文化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观众跨越国界,感受彼此的精神世界。在活动现场,主题为“艺塑同心命运与共”的“合光共塑——上合组织国家雕塑展”同时展出,旨在以雕塑为媒介,凝聚上合组织国家的艺术力量,共塑文化交流的美好篇章。
本次展览精心挑选了48件雕塑作品,它们来自上合组织多个成员国。其中,有白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各国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本土艺术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结晶。同时,展览还展出了由中国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印度、塔吉克斯坦等国文化名人的雕塑作品。这不仅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他国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更是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
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间友好合作的重要基石。上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文化交流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各国人民搭建了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平台。通过举办此次雕塑展,希望进一步加强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推动各国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艺术的力量跨越国界,消除隔阂,促进各国人民心灵相通,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贡献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