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西方列强开始在天津驻军。外国军队士兵为了射击训练,就在郊外设立靶场。靶场用于军事射击的防险挡墙称为“靶挡”,一般用土、砂袋、砖、混凝土等材料堆砌成,其厚度应保证弹丸不能穿透。由于靶挡比较显眼,人们往往称射击场为“靶挡”,通往射击场的道路称之为“靶挡道”。早年天津有两处靶挡道,一在南开地界,通往日军靶场;一在河东,通往英军靶场。
河东靶场的靶挡位于复兴庄东边,这里原是一片荒芜的野地,由于毗邻东机器局,也称“东局子大开洼”。靶挡面积不大,由英国人出钱购买,还立有界石。据老人记忆,所谓靶挡是长高各三丈、宽约两丈的土堆。土堆上面插有1、2、3、4四个数字的牌子(即靶子),用以考核射击的准确度,还配有升降吊链。靶挡后面,设有一所小屋子,有人在此看守靶挡。英军定期在此进行机关枪、步枪射击训练。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驻津英军撤出,此地变成废土堆,靶挡空有其名。不过,靶挡道、靶挡村的地名流传较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