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逛菜市场,那里闹而不喧,杂而不乱,能让我感觉到人间的真实自然。
  每次路过,不由自主便踱入其间,不图买些什么,单是看看那些瓜果蔬菜的青白红紫,闻着空气里弥漫的蔬菜清新之味,不经意间还隐隐地有淡淡的泥土气息,听听小贩们抑扬顿挫的吆喝,人间烟火味便油然而生,觉得人生尚有几分意思。
  不知从何时起,家门口出现了更便捷的菜店,优点是一站式服务。店面比普通超市小,比菜市场单一的摊点大,蔬菜、瓜果、肉类海鲜、豆制品、米面、油盐酱醋等等,先自选,最后统一结账,十分方便。因为都是明码标价,省去了和小商贩讨价还价的你来我往,买菜效率提高了不少。有时候,菜店老板还会抹零,多了一份生意人的精明,也体现了人情之味。
  逛菜店,首先就得看青菜。那满眼的翠绿、青绿们争着抢着进入你的视线,它们被店主码得整整齐齐,像是列队欢迎,青得有些刺眼,像是要滴出水来。油麦菜叶子宽大,颇有几分豪绅气派;杭白菜拘谨地被扎成一把把,很守纪律;荠菜随意散乱地在箩筐里伸展,释放个性……店主不时地穿梭在各种菜品之中,整理、清洁、补加,顺手掐去黄叶。
  茄子、辣椒、番茄、土豆、莴苣、红薯、毛豆、西兰花……这些果实根茎类蔬菜同样吸引我的注意力,拿在手里既沉甸又实在,满足感顿时上来了。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瓜果。菜店里卖的水果相对于水果店来说,虽然摆放得不甚讲究,但胜在价格实惠,质量也让人满意,更显出一股子淳朴劲儿。一箱箱的桃子,一盒盒的杨梅,一把把的香蕉,一筐筐的西瓜……青里泛着红,黑里透着红,黄里略带青涩,黑绿相间的斑纹,哎呀,满眼都是丰硕。
  菜店的最里面便是肉柜。肉块们红白相间,肥瘦得宜,排在透明的冰柜里,显出几分丰腴的美态。来的都是老主顾,拿着这盒肋排,又看着那块梅花肉,一时间也犹豫不决了,最后还是店主耐心询问要做的菜肴,最终给了最佳方案。
  角落里的几个鱼池,井然排列。鲜活的河鱼和虾类,活力十足,海鱼下垫着冰碴儿,雪亮的鳞片闪着银光。选中了哪条,店主三下两下便刮净鳞片,掏出内脏,鱼鳔被扔在一边,在阳光下泛着五彩的斑斓。
  菜店里的猫,有时候蜷缩在菜堆中,打着小呼噜,有时候蹲坐在板凳上,眼睛半睁半闭,却将店里之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甚至有时俨然一副掌柜模样,穿梭在菜店里,巡视自己的领地。碰到爱怜它的人,它会喵喵地唤两声。如果它朝你小步踱来,那就意味着你要把它从头撸到尾,直到它心满意足地离开。猫咪可能也在想:撸了这么半天,你可得多买点菜啊。有了猫,菜店的生意都好了很多,招财猫可不是白叫的。
  菜店里人来人往,却自有一种乱中有序的节奏。提篮的老妪,挎包的主妇,还有像我这样闲逛的,各走各的道儿,互不相碍。现代菜店少了菜场的吆喝喧闹,反倒让人感到舒适——都市人更注重边界感,保持礼貌的距离正合时宜。即便遇见熟人,也不过点头寒暄,而后各自继续采买,默契地维持着这种恰到好处的疏离。
  一般菜市场,过了上午便逐渐活力渐失。而菜店里,直到晚上八九点,依然能买到称心如意的菜。特别是晚上七八点的打折时段,精打细算的主妇们、刚下班的上班族蜂拥而至,在特价区熟练地翻拣着品相尚可的折价菜,让整个菜店洋溢着一种精明的市井生气。
  我去菜店从不空手而归,但细想来,即使我什么都不买,心里也早已收获满满。这般市井烟火里,竟藏着“大隐隐于市”的真谛。短短一趟采买,倒像经历了一场鲜活的人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