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
脚步丈量安全
清晨6:00,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事务中心道路第三分中心的朱钧,驾车从王兰庄附近的家中出发了。晨曦刚露,气温还不到30℃。上班的第一站就是迎水道施工路段,这次施工的路段从外环线一直持续到地道口,全长1.5公里。路段并不长,但是施工难度不小,最大的难点就是车流量大,因为迎水道周边住户多、商业业态丰富,还有座地铁站。
“早高峰这个路段可不好走,我得提前到现场。迎水道上一次维修是在1998年,距今已经27年,道路的‘病害’太多。”路上人车稀少,所以他很快到达。作为第三分中心的负责人,他来现场可是看门道的,因为夜里施工的队伍清晨5:00才撤离,他更愿意亲眼看一看成果,而不是从他人口中听说。除此之外,就是重点看下施工的隔离设施有没有倾倒。“交管部门要求尽量减少对早晚高峰的影响,本来路就变窄了,再有倾倒的设施,那么这条路别想正常通行了。”朱钧在施工区域行走,一边仔细观看隔离护栏,有倾斜地方他赶紧拉回来。行走了一圈,路面车辆增多的时候,额头已经沁出了汗珠。
离开了现场,他开始回到所里处理当天的其他事务。15:00,下午时段的施工开始了。当天要铺设的是路边的侧石,也就是大家俗称的“便道牙子”。路边侧石的铺设可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不放心的朱钧又出现在了现场。虽然躲过了一天中最热的几个小时,但是被车辆搅动的热浪,还持续袭来。出走一段距离就大汗淋漓。朱钧喝了半瓶水后,掏出了口袋里的藿香正气水,仰脖就喝下了一支。“侧石要铺好了可不容易,铺的时候得从中间往两边铺,这样才能既美观又不浪费。”这些施工中的小技巧,朱钧都要在现场确认。
既要保证施工质量
也要保护工人身体
张智坤是迎水道项目的现场施工员,负责现场管理,每天的施工质量怎么样,他要做到“门儿清”。8:30,这是他每天到达现场的时间,朱钧在早高峰开始前巡视一遍,早高峰后还要巡视一遍,因为大流量的车流过去,隔离设施不保证会出现问题。作为施工监理,他对施工过后的每一步都要检查,铣刨过后的路面,铺设了一层基础水泥,但温度这么高,要想保证质量,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才能度过养护期,所以他立即调动了喷水车,开始对路面上覆盖的保湿层进行洒水降温处理。每一片白色的保湿层都浇透了,车辆驶过后他也要查看。过一会儿,他又挨片进行检查,哪一片干了,就需要重新喷水。“随着温度越来越高,喷水的频率就要加大,中午的时候,就一个小时喷一遍水。”张智坤说道。
除了监督施工质量,施工工人的身体状况,他也特别关注。他衣服的每个口袋里都装着藿香正气水。这些可不只是为自己准备的,而是在施工中要随时分发给工人。“不能等工人难受了才给,而是定时监督他们喝下去,而且还要看工人是不是备着水,谁身边的水少了,就立即得送过去。”天气炎热,一般是干一会儿就让工人们在树荫下歇一歇,距离午时越来越近,张智坤立即通知工人午休。张智坤说,高温天气地面温度高,施工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20年老工人上阵
侧石间缝隙不超过2毫米
已经58岁的张作坡,是公认的技术好手,侧石的铺设对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没有几年磨炼的人根本不敢出手。跟张作坡搭档的是一起来自静海区王口镇的同乡,同乡负责将超过百斤的侧石放在指定的位置,张作坡则蹲在地上,只靠一节钢筋就能轻巧地移动到指定位置,拉上了绳子校准,虽然侧石有上百斤,但在张师傅手中仿佛没有重量似的,随着他手中的一截钢筋在地面随意地戳插,就都整齐排列好了。“这就是老师傅的手艺,两个石头之间的缝隙连2毫米都不到,缝隙里不用抹水泥,只要前后用水泥固定就可以了。”朱钧对张师傅的手艺赞不绝口。虽然张师傅的操作看起来轻巧,但是没砌几块,张师傅的脸就开始淌汗了。“注意休息啊。”张智坤不断嘱咐“现在多歇一会儿,等太阳落了,再多干一些。”张师傅脱下草帽扇风,慢悠悠地说砌石头这活儿,已经干了20多年,对自己的技术非常自信。
三个工地来回跑
每个排水口都观察
志成桥的施工,这几天也开始了。这是贾凡这个7月负责的第三处施工点位了,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每天都要在三处现场把控着技术要点。跟道路施工不同,桥梁的施工现场不仅要忍受路面的高温,桥面上还没有树荫遮挡。16:00,贾凡徒步向桥中央走去,此时施工已经停下来了。“白天的温度太高了,施工任务大部分放在了夜间,只留下一部分工人看守,或者是需要手工清理的简单活儿。”他一边走一边擦汗,顶着大太阳一步步走上立交桥的高处,最后他干脆在黝黑的脸庞上胡乱抹着,不让汗水流进眼睛里。守护在现场的施工人员,车上放着大桶饮用水以及防暑降温用品,可以随时取用。
之所以要走上桥观察,是因为桥面上有很多排水口,每个排水口的防水是否做到位,他都要蹲下来观察,有的地方还要伸出手摸索一番。哪个地方不行,他就会立即告诉现场的看守人员,有时候施工人员听不懂,他就干脆亲自上手示范。在他的演示下,每个排水口的周边都清理得非常平整,连块碎石子都没有。
市城市管理委
发布高温天气防范应对措施
高温天气开启后,市城市管理委就向委属单位以及各区城市管理部门发出高温天气防范应对提示。高温时段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范应对高温的物资储备。同时要根据气温变化,科学合理调整一线户外工作人员作业时间,日最高温度达到35℃以上时,11:00至14:30停止户外人工作业;日最高温度达到37℃以上时,10:00至15:00停止户外人工作业;日最高温度达到40℃以上时,可视情况全天停止户外人工作业。同时,要采取机械作业和轮换作业等方式,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为一线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立休息点,为户外工作人员提供避暑场所,并开展“送清凉”活动。
加强设施维护,做好环卫、道桥、燃气、景观照明、园林绿化等设施的巡查检查和维护检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及时清理垃圾,增加洒水降尘频次,保持城市环境整洁。完善高温天气应急预案,如遇突发事件,要迅速响应、妥善处置。
文/摄 记者 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