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盛产小麦,素有“碳水之都、面食天堂”美称,Biángbiáng面是西安乃至陕西独有的一种面食,堪称陕西面食界的“扛把子”。
Biángbiáng面因扯面时面条和案板碰撞发出清脆响亮的“biáng~biáng~”声而得名。“biáng”是合体字,无法通过电脑输入,简体笔画42画,繁体笔画56画,是已知笔画最多的汉字,有“世界汉字之最”之称。为了方便记住这个字,关中人专门编了一个顺口溜世代相传,“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关于Biángbiáng面名字的由来,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当属秀才取名一说。很早以前,有个穷困潦倒的秀才在街上找吃食,找了好久都没讨到一口饭菜,最后不得不向一家面馆老板讨饭。老板见他是个读书人,现场给他做了一碗宽面条,秀才吃完觉得实在美味,问面的名字,老板说“没有名字”。秀才想起刚才制作面条时发出的声响,当即取名“Biángbiáng”面,并且绞尽脑汁想出了这么一个笔画复杂的文字,随后写在纸上当做招牌,Biángbiáng面由此流传开来。
Biángbiáng面又宽又长,就像古代人系在身上的裤带一样,故又名“裤带面”,倘若给它加上一小碗蘸水,又叫蘸水面。在西安旅游景点,Biángbiáng面通常用比脸大的老碗盛装,展现了陕西人的粗犷与豪放,有时候会惊到外地游客。大老碗又粗又笨,上面有蓝釉花纹,是典型的耀州窑产品。一根3厘米宽、两米长的面条放进大老碗,加上青菜、香葱、辣椒面,再浇上一勺滚烫的菜籽油,面条和调料的香味被沸腾的热油激发出来,油香、蒜香、辣香扑面而来,辣椒面因瞬间烫熟使得整碗面变得红彤彤油汪汪。谁也无法抗拒这碗视觉效果拉满的碳水,它带来的饱腹感和满足感不是其他食物所能比拟的。
西安本地人吃Biángbiáng面的口诀是“搅,冷怂滴搅。”这时就能发现用大老碗拌面的优势,任凭你怎么搅,面还在碗里,绝对不会掉出去。传统Biángbiáng面是油泼面,面条表面脆爽光滑,内部柔软富有弹性。近年来,为了适应大众口味,Biángbiáng面与时俱进,增加了炸酱、肉臊子、素臊子等口味。当你走进一家陌生的Biángbiáng面店,可能会被招牌上的“三合一”所迷惑,其实,它指的是油泼+素臊子+炸酱,三种吃法合而为一。
面条筋道、油香浓郁、辣味悠长是Biángbiáng面的特点,一大碗面吃进肚子,一定不要忘了要用陕西方言评价——“美滴很!”
星期文库
陕西面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