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30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家长卷成绩 吃了“聪明药”可没有“后悔药”

日期:07-14
字号:
版面:第04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员 张雪飞

  为了考上985,家长们开始卷“聪明药”了?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成绩,会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购买和服用专注达(主要成分为哌甲酯)、阿德拉(主要成分为右苯丙胺)和莫达非尼等精神药品。这些所谓“聪明药”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并损害其神经系统,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其实,“聪明药”的滥用现象,早就引发关注,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24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就披露,麻精药品和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快速蔓延,青少年滥用问题尤其突出。

  所谓“聪明药”,其实大多是精神药品,顾名思义,就是被诊断为有某些精神问题或疾病才需要服用的药品。例如专注达,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药品,作为中枢神经兴奋剂,它属于一类精神药品,执行“红处方”管理制度,只有通过毒麻药品管理考核的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生,才有开具该类药物的资质,可想而知其管理的严格程度。但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医院都在增设学习困难门诊,从医院开出专注达似乎更加容易了。

  本是为了治病的药物,却在家长口中成了“聪明药”,仿佛吃了这种药,孩子就能更加勤奋专注,进而逆袭成学霸。有家长抱着试试的态度,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现在学习那么卷,除了刻苦努力,再加上这么一点药,弯道超车,未必不能成功。可是专注达也许能让孩子更专注,但它的副作用却更多,头晕头痛、失眠易怒,这都是轻的,还可能抑制生长,出现幻觉、攻击性行为。病人服药是为了治病,不得已而为之,健康人乱吃药,没病也吃出病来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聪明药”。早些年的“生命一号”“太阳神口服液”“考力神”等,成为不少人的成长记忆,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保健品无疑是“智商税”,当年还不懂套路的家长为此花了不少钱。但那些保健品还不是精神药品,长期服用危害还没有那么大。可现在部分家长为了提高孩子成绩,甚至动用精神药品,且不知其危害有多大,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家长卷成绩心切,反映出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仍然是“唯成绩论”,且教育焦虑越来越严重。这对“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很大的阻力,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真等到药物成瘾、损坏健康,可没有“后悔药”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