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园(中山公园的曾用名,下同)为风雅之地,这里不仅有博物馆、图书馆以及美术馆,还是城南诗社的创立之地和天津水西庄遗址保护的发起之地,在传承津沽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1943年城南诗社诗人吴寿贤为直隶图书馆馆长严侗(字台孙)的祭文云:“君为吾社严公范孙之介弟,品学并茂,人咸称为难兄难弟,忆辛酉夏初,范公创立吾社于河北公园,君时任直隶图书馆(馆)长,每次社集,恒假馆地而为诗酒之盟。”说明河北公园是城南诗社的创立之地,那是在公园的哪个地方呢?吴寿贤《励清室诗话(三)》:“城南诗社为严范孙、赵幼梅、王仁安、李琴湘、严台孙及七人所发起。时在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四月也。初在河北公园霞飞楼,继移于南市江南第一楼,城南之名,盖取此也。”可见1921年农历四月,城南诗社成立于河北公园的霞飞楼,时对外出租为西餐馆,成为最初的诗社的雅集之地。
后来,霞飞楼成为公园董事会办公之地。吴寿贤《天津城南诗社源流》一文记载,首次雅集后,严侗将诗稿带回直隶图书馆,交馆员杨君用蜡版誊写油印,分送同人,城南诗社诗稿之存由此开始。另据《严修日记》记载,诗社最早的活动地点也在河北公园,一为直隶图书馆,一为霞飞楼,可见吴寿贤所说“范公创立吾社于河北公园”,是有旁证的。
1932年12月,中山公园董事会倡议组织天津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水西庄为天津名胜,在清代雍乾之际,文人荟萃,盛极一时。
民国时,因年久荒芜,还剩河神庙、乾隆石碑等遗迹。中山公园董事会有鉴于保存古迹起见,由正副会长严智怡、邓庆澜等特发起组织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就该处遗址保管整理,辟为公共游览之所,以存名胜,而扬文风”。后经市政部门同意,“就现存状况,先行加以保管,并拟推定委员会筹划进行”。1935年,保管委员会正式成立,共35人,其中推举严智怡、陈宝泉、高凌雯、李金藻、吴象贤、俞品三为筹备委员,由中山公园董事会负责起草组织大纲,办理筹备事宜。严智怡作为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了解 “水西庄”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在他的带领下,保管委员会开始对水西庄故址进行蓝图绘制,列清遗址里的官产、民产,设定并给出相关的保护意见。
在征集文物基础上,保管委员会还举办了水西庄文物展览会,在原址西院建了槐厅。此外,保管委员会号召各界捐款,积极筹措资金。可惜的是,这些前期准备最终没有实现遗址保护公园的建立。
成立城南诗社与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是近代天津文人将自身资源与天津传统资源相对接,形成了天津高雅文化传统的谱系,由此形成世人对天津地域文化的认知,而中山公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