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造“副处老公”博眼球
记过难以抚平公众焦虑
日期:07-11
近日,一则炫耀“孕期甩活给合同工、老公是副处”的网帖引发热议。云南省红河县迅速调查并通报。发帖人杨路某某系县文旅局事业人员,2024年10月通过合规招聘入职。其孕期凭医院证明请假,程序合规。她所在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股仅有2人,请假期间工作由另一名合同制职工承担。其宣称“老公为市里副处”属不实信息,其丈夫实为州某部门工作人员。杨路某某为博取关注散布不实信息,造成不良影响,给予其记过处分。
杨路某某炫耀的“剧本”精准戳中了社会痛点。“老公在市里干副处小领导”瞬间激发了公众对权力庇护的敏感;“工作分给合同工”则无意间暴露了体制内同工不同酬的隐痛。尽管调查强调工作属“正常接转”,但一个两人股室,在编者长期休假、工作由待遇更低的合同工承担的结构本身,恰恰印证了公众对“在编躺平、临聘拼命”潜规则的想象。网友的质问直指核心:“凭什么她休假照拿工资,活却甩给待遇更低的同事?”
杨路某某的行为被定性为“为博取关注散布不实信息”。为吸引眼球虚构特权身份标签,消费公众对公平正义的关切,不仅自毁形象,更严重透支了公共部门的公信力。从“江西周公子”到此次闹剧,部分公职人员为流量虚构特权屡屡“翻车”。杨路某某的“创作”充满算计:“人才引进”暗示门槛高,“保密工作”渲染特殊性,“领导照顾”彰显人脉广,每一个词汇都在刻意挑动着公众内心的公平焦虑。这种将公职身份当作流量工具的行为,本质上是在肆意挥霍公众对权力的信任。
事件看似以记过处分告一段落,但症结远未消除。保障孕期职工权益是文明底线,但杨路某某将合理休假异化为“摆烂”炫耀的姿态,可能反噬真正需要保护的孕期女性,加剧职场偏见。现实中,不少企业对孕妇请假设置重重障碍,甚至拒绝聘用育龄女性。此类炫耀无疑会加深社会对孕期女性的误解和偏见。
给予记过处分是依规处理,依据是“散布不实信息”。然而,公众的追问并未停止。岗位设置是否合理?新入职人员长期离岗而工作不受影响,是否暗示岗位存在“虚设”或“人浮于事”?网传其“上班遛狗”等行为是否属实?通报中“丈夫为州某部门工作人员”的模糊表述,反而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倘若其丈夫的职务虽略低于副处,但仍具有一定影响力,公众的疑虑依然无法消散。
通报中强调的“程序合规”,与公众所感知到的“实质公平”之间,存在着一道明显的信任鸿沟。仅仅宣布程序合规,难以令公众信服。若要真正修复公信力,可能需要公开更为具体的请假记录、详尽的工作交接明细,并对暴露出的岗位设置、管理问题做出明确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