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很多人为什么身体浮肿?
接上文,这位找罗天益看病的先生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服过很多牵牛子、大黄这样的药。牵牛子,也叫黑丑、白丑,是一味泻药,利水比较猛的药,它可以往外泻水湿、利小便、通大便。一般情况下,牵牛子的用量是要控制的,而且不能久用,久用就会出问题。大黄这味药也是,按照传统讲,应该读大(dài)黄,这味药可以涤荡肠道,也是通便的。用这些东西治病要把握量,一定是邪气盛的时候用,平时虚得明显的时候千万别用,有其他的药能替代。很多老人买大黄、番泻叶,一吃就通,但是慢慢地就不灵了,而且损伤正气。
这位先生当年大便有点问题,他就天天吃牵牛子、大黄,结果面目和四肢经常肿,这就是伤到脾胃了。您不断用猛烈药物往下泻,就会伤到脾胃。
这次是因为天天下雨,天气凉,湿气重,结果发作得就厉害了。他以前天天用猛药往下泻,脾胃已经弱了,体内阳气不足。外边的湿和寒就会进来,进一步影响脏器。
罗天益就分析了,我们的身体内有营卫之气,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一种气,在脉中行走;卫气是外边的彪悍之气,是防卫身体的。罗天益讲,既然我们知道中焦是脾胃,如果脾胃弱了,往全身运送营养的能力下降的话,就不能滋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等。就是您产生营养了,可是您无力输布到全身,道路堵塞就蓄积在那了,慢慢这些物质就变成水肿了。您看着一开始是好东西,可是当您利用不了它的时候,慢慢它就变成有害的东西,就是水湿了。
接下来的症状,大便溏多、肚子胀、肠鸣,这些都是因为体内湿气太重了。
所以,水这个东西,它只是载体,不分好坏。我们的营养物质能够运送到全身,就是好的;如果营养物质加不进去,像水一样蓄积在里面,它反而变成有害的东西了,即水湿、痰湿。
《黄帝内经》里面说过这样的话:“五脏者,皆禀气于胃。”五脏里的营养都是从脾胃那来。所以,“胃者,五脏之本也”,五脏的根本在脾胃。我们的正气从哪来?脾胃吸收营养物质转化来的。所以五脏的营养来源是脾胃,可见脾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