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骑电动自行车需要佩戴头盔,这是基本常识。除了居民自家的电动自行车,在本市外环线以外区域,运营企业投放的共享电单车也都配备了头盔。但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在外环线以外的一些地铁站出口,不少共享电单车的头盔出现了丢失、破损、脏污等问题。据我观察,缺损的主要原因是不爱惜使用甚至恶意破坏,还有企业清理不到位等。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不仅是规定,更关乎骑行者的安全。“共享”头盔同样是“共享”文明的一个缩影。希望市民文明骑行,建议运营企业加大巡查和监管力度。 市民孟女士
记者调查
实地探访
不少共享电单车头盔缺损脏污
7月3日下午,记者乘坐地铁2号线来到了曹庄站,从A口出站后,就看到站前空地上摆放着黄色、绿色、蓝色的共享电单车,粗略数了数约有上百辆。有的车筐内放置着头盔,但一半多车辆的头盔状况堪忧:有的头盔位置空空如也,有的头盔内衬装置损坏,有的头盔表面满是划痕、污垢。七辆蓝色电单车摆放在一起,只有两辆车的头盔安安稳稳地放置在车筐内,其余五辆车的头盔全部缺失,甚至有的车筐上安装的锁扣也被破坏了。在这些车旁边的是黄色电单车,有一辆车不仅头盔丢失了,就连车筐的盖子也松动开裂,紧挨着这辆车的电单车虽然头盔还在,但其内衬和表面都是黑漆漆的。刚下地铁的李先生准备骑共享电单车回家,在“车阵”里寻找了10分钟,才找到一辆配有头盔,而且头盔干净没有破损的车。“我就发现过有人拿走了头盔,这种行为方便了自己,却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这样的做法太不应该。”他告诉记者,顺手拿走头盔或是恶意破坏头盔,不仅不文明,还有可能触犯了法律。
7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华北集团地铁站,A口和B口外都停放着共享电单车。A口外整齐排列着上百辆各个品牌的共享电单车,同样存在头盔缺失、破损、脏污的情况。一排十辆共享电单车中,只有三辆车的头盔留在车筐里。在一辆黄色电单车的车筐内,倒扣着一个头盔,头盔内沉积了厚厚一层泥沙,还有杂草等杂物,看上去已经很久没人用也无人清理了。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恰好有美团的工作人员向现场搬运充好电的车辆。记者随口问了一句:怎么好多车都没有头盔?一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有人骑车时随手就给扔了,还有被拿走的。”
企业回应
及时补充加强巡视清洁
共享电单车企业为每辆车配备头盔,既是履行法定义务,更是对用户安全的郑重承诺。然而,少数骑行人的不文明行为却让这份保障形同虚设。头盔被粗暴丢弃、恶意损坏或私自占有,不仅暴露出对公共资源的轻视,更是将自身与他人置于危险境地。当头盔失去守护能力,骑行安全便成了悬在空中的承诺。
记者随即将“共享”头盔存在的问题反馈至美团、滴滴、哈啰这三家企业。美团客服回复称将尽快优化完善,加强巡查和管理,确保头盔完好和清洁。滴滴方面回复记者表示,用户在使用滴滴青桔骑行时,如有针对“智能头盔”的报修信息,会在运维软件中形成反映头盔故障的“智能头盔工单”。工单将第一时间指派到人,补充损失的头盔。故障车辆也会被及时回库,进行维修和维保后再到路面投放。近期,滴滴青桔对本市现有车辆和智能头盔进行了首轮清洗,下一步还将进行“精洗”,下雨后也会有专职运营人员进行路面车辆的清洗工作,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哈啰方面则表示,会派运维人员到现场进行查看处理,及时补充丢失、破损的头盔。如果市民发现头盔出现问题,可以在App上进行报修,就会有维修团队根据报修的点位前往维修,为市民提供更好的骑行服务。
记者手记
让共享便利与文明同行
《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中明确,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时,驾驶人以及乘车人应当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共享电单车头盔作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的重要装备,其完好与整洁绝非小事。每一次对头盔的粗暴对待,每一次贪图便利的私自占有,都是对规则底线的践踏,对公共利益的侵蚀。
共享经济便利的背后,是公共责任与个人素养的共同支撑。呼吁每一位骑行者,珍视公共资源,自觉维护车辆及头盔完好,骑行时规范佩戴,骑行完毕放回头盔。同时,运营企业更需加强日常巡查与维护力度,对污损、丢失头盔及时清洁补充,让安全守护名副其实。管理部门也需强化执法,对恶意破坏、盗窃共享设施的行为予以警示与处罚。
城市文明,蕴藏于每一次微小的自觉之中。共享电单车头盔的整洁完好,不仅关乎个体安危,更是丈量城市公共素养的标尺。唯有骑行者自律、企业尽责、管理到位,才能让便捷与安全始终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