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买,捎的捎,卖药糖的又来了……橘子薄荷冒凉气儿,吐酸水儿呀,打饱嗝,吃了我的药糖都管事儿!”这是相声演员在《叫卖图》里学的吆喝声。天津的所谓“药糖”,即是把砂糖熬到一定火候时,加进各种中药材,比如砂仁、豆蔻、玫瑰、红花、鲜姜、薄荷等糖熬好后再倒在一块涂过油的大石板上,拉成条状,用刀切成棋盘格般的小块。天津人不大爱吃甜食,但却将吃药糖当作一种“口头福”,看来这种东西确有其“勾人”之处。
  天津药糖始之于清代,民间早有“津味药糖独一份”一说。民国年间,天津人尤其是学生们大力宣传“提倡国货”。当时天津国货售品所的宋则久、王卓忱还出面把学生们招呼到一块,成立了“跪哭团”。针对一些奸商,他们一边哭一边数落:“哎哟,我的大老板,小日本的刀都架到咱们脖子上啦,你还替他卖货呀?国家要是完啦,你还要钱有嘛用啊?”后来人们便巧妙地将津人喜爱的药糖跟抵制日货联系在一起,民间又传出一句俗语:“卖药糖,四角四方四海名扬,提倡国货,炮打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