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凯捷 图/庞平
  杨柳青位于天津以西,距市中心15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镇。大运河穿镇而过,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在此转弯南下。历史上,大清河、子牙河的航运均在此地设码头,是水陆交通要道。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将杨柳青辟为重要军事要地,作为隔断冀中抗日根据地向平津地区进攻的天然屏障,以阻止各种物资向根据地输送。为拔掉这个钉子,1943年8月,冀中八路军十分区部队连夜奔袭,出其不意地打了杨柳青之敌一个措手不及,给敌人以重大打击,极大震慑了日伪军,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达到了牵制敌人、配合冀西山区反“扫荡”的目的,使广大人民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苇塘集结
  距天津西南50公里,有个水网密集的地带,这就是文安洼。当年,这里到处是无边无际的苇塘,芦苇长得高达丈余,粗如拇指,密密层层,烟风不透。芦苇丛中,绿水悠悠,水里能捕鱼,水上可行舟。文安洼北面的大清河,与冀中十分区东部的大苇塘隔河相望,正可作为向天津挺进的跳板。这里原属冀中八分区开辟的地区。由于它是冀中和晋察冀军区抗日斗争的前沿,我军的存在犹如刺向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侵华日军为了确保华北、确保平津,从1941年3月到1942年10月,连续对大清河以北地区实行“铁壁合围”“梳篦拉网”的“大扫荡”,并建立据点、碉堡570余个。一时间,这里变成“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的人间地狱。
  1942年9月,为逐步恢复五一“大扫荡”以前的局面,中共晋察冀分局和军区指示:“建立以白洋淀、文安洼、大清河一带之苇塘为主的游击根据地,逐步向外扩张,恢复与开展工作。”根据这一指示,原冀中警备旅兼第六军分区政委旷伏兆,被任命为冀中十地委书记兼第十军分区政委。旷伏兆是个老红军,江西永新县人,曾参加过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战斗经验丰富。在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他率警备旅奋勇冲杀,收复了许多失地。冀中五一反“扫荡”期间,他率部杀出重围,转移到白洋淀隐蔽。这次,他被派遣到十分区开辟敌后根据地,任务是很艰巨的。1943年3月,旷伏兆带着警卫员和几个干部,穿便衣,在交通员护送下秘密到达十分区所在地区。
  在旷伏兆到达前,十分区司令员刘秉彦等人,经过一年多艰苦奋战,恢复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建立了十几个以苇塘为依托的小块隐蔽根据地。但斗争仍然十分激烈,环境异常残酷。当时,全分区党员有2300人,武装力量有第三十五和第四十三地区队3个连,分区1个特务连,4个县大队,20余个区小队。
  旷伏兆的到来,给刘秉彦等人带来了党的指示,给坚持苇塘斗争的指战员极大的鼓舞。1943年6月,在旷伏兆主持下,地委在胜芳以西大苇塘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决定:要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地区队和县区游击队要采取“单打一”“奔袭”“伏击”等战术,灵活巧妙地打击敌人。会后,武装斗争进一步开展起来。
  1943年8月,由旷伏兆主持召开的地委扩大会议上,决定把小块隐蔽根据地逐步转化为游击区或根据地;扩大天津、武清等地区活动范围;认真整顿外围武装;攻克或瓦解一部分伪军据点等重要事项。
  1943年秋,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率101师团和第16师团“扫荡”冀西山区。为反击日军,晋察冀军区直接指示冀中十分区:“为支援各友邻地区作战,你分区可作外线出击,牵制敌人,以收战役配合之效。”为此,奔袭杨柳青的时机已经成熟。正如旷伏兆后来所说,杨柳青战斗,是我军夏季攻势的主要外线战斗。“为了将敌人注意力引向东南方向,以便主力向北开辟平南。我们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奔袭了天津西重镇杨柳青。”
  杨柳青镇只有日军一个小队,另有天津警察分局等伪军警武装数百人。日伪军认为这是巩固的地盘,因此戒备不严,这为我军创造了奔袭的条件。
  出奇制胜
  这次战斗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充分的。冀中八路军十分区为此组织了第四十三地区队共3个连的兵力,由旷伏兆和刘秉彦带队指挥,部分县区武装配合战斗。为了全面掌握敌情,战斗前分区派敌工人员化装潜入杨柳青。经过3天的侦查,搞清了日军、伪警察分局和警备队所在位置和设防情况,同时探明了我军进出的道路。按照战斗部署,刘秉彦和旷伏兆带警卫连控制杨柳青镇北大桥,警卫连担任警戒和掩护,预备队先派一个排的兵力绕到天津和杨柳青的中间地区,准备伏击来援之敌。另一个排埋伏在距杨柳青约3公里处的铁路桥(今桑园大桥)东边,以阻击津浦铁路方面增援的敌人,并埋设地雷炸毁铁路,第四十三地区队的第一、三大队负责解决镇内伪警备队,文新县大队负责解决伪警察分局。
  一切部署停当后,8月12日凌晨,攻击杨柳青的部队趁着月色悄悄地由苇塘的肖家堡乘船出发,借着青纱帐的掩护,沿着堂二里、王庆坨一线前进,战士们早就憋足了劲儿,听说去打杨柳青的敌人,恨不能长出翅膀飞到那里。行进的队伍里不时传出“快跟上,别掉队”的声音。经过一夜急行军,部队在拂晓前来到距杨柳青四五华里靠近大柳滩的地方。这时,战士们浑身上下已被露水打湿。随后,指战员们在大麻地和葵花丛里隐蔽了一整天。末伏的太阳像火一样炙热,战士们如同进了蒸笼一样汗水直流,饥渴难熬。大家在等待着行动的命令。
  夜幕降临,化装成日军的一个班先行进入杨柳青镇内。后面的部队随后跟进,迅速控制了北门和北门内外的制高点,留下一个班控制了子牙河大桥,另外派几个宣传小组到街上散发传单、张贴标语。
  也就在同一时间,第四十三地区队两个大队也从西门进入镇内,一边走一边撒传单。同时,迅速控制了14个临街的屋顶,开展政治宣传攻势。我军战士站在房顶上大声喊话,佯称打完杨柳青就去打天津卫;八分区在南边有个支队在配合行动等等。
  由李树维带领的一大队直扑伪警备队。刚到警备队门口,被敌人岗哨发现:“干什么的?”李树维机智地回答:“是自己人。”敌哨兵又喊了一声,李树维故意慢条斯理地说:“我们干什么还要请示你吗?你挣钱不多管事可不少。”对话的瞬间,三名战士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上去,卡住了哨兵的喉咙,下了他的枪,堵住了他的嘴,并将其捆在了窗户棂子上。两个战士刚打开大门,迎面正好碰上伪中队长,“不许动,动就打死你!”还没等伪中队长明白过来,两个战士的驳壳枪已顶在了他的腰眼上。这个中队长见状乖乖地喊道:“弟兄们,咱们被包围了,缴枪吧,缴枪不但不杀,还可以回家。”他这一喊果然生效,西院的伪军赶紧把枪扔了出来。这部分伪军解决后,李树维又带领部分战士来到东院,由两个班控制住东西厢房,李树维带领战士直扑正房,俘虏了两个伪警备队小头目。按照事先规定,李树维打了一梭子子弹作为信号,表示这边的战斗已经结束。
  文新县大队进攻伪警察分局也非常顺利。当时警察分局的大门也没关,分局的敌人对八路军的行动毫无所知,正吆五喝六地喝酒寻欢,根本没想到八路军会神兵天降。由于镇内通往外面的道路和电话线均被切断,敌人只能束手就擒。文新县大队冲进分局,很快就将伪警察全部擒获。这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津浦铁路杨柳青段被炸成了两截。不到夜间12点,整个战斗胜利结束。后来,从天津来援的几辆铁甲车也在我军埋设的地雷的爆炸声中仓皇回撤。
  战士们怀着胜利的喜悦,全部安全地撤回大苇塘。这次战斗,我军旗开得胜,共缴获了两挺机枪和其他装备,俘伪军警200余人,极大地震慑了敌人,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使人们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达到了牵制敌人兵力,配合冀西山区反“扫荡”的目的,同时也为随后反攻阶段的作战提供了经验。
  奔袭杨柳青不仅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后来,旷伏兆在回忆战斗经过时曾说:“杨柳青距天津仅十几公里,过去从未见过八路军。这次战斗,我们严格执行了敌占区政策和俘虏政策,做到秋毫无犯,俘虏被教育释放,给敌占区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后,刚刚进驻天津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九旅团惊慌失措,为防止八路军进攻天津,他们除在市内宣布戒严外,还调动一个联队(团)的兵力进攻大苇塘,但我主力部队已经撤到安全地带,敌人只好带着一脸的懊丧退回天津。
  8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杨柳青作为津西名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记忆,正吸引着八方来客前来参观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