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十四、身体多处出现病症时,要分清轻重缓急(4)
  这些身体的奥妙,我们要一点点理解。上热下寒之人,确实是非常多见的。我曾经讲过很多次,最终的原因是中焦脾胃出了问题,它不能升清降浊了,失去枢纽功能了。
  前文提到的这位患者,上边咽喉部热,但腹部却是寒冷的,而且他平时吃得特别好,里边还有积食,所以罗天益用了一剂药神应丸。里面有干姜、丁香,可以散身体中间的寒。还有巴豆,它是热性的泻药,和大黄的寒性正好相反。用点黄蜡,把它做成丸吃,可以一边散寒,一边把宿食解掉。“而燥脾湿”,把脾胃的湿气祛掉,恢复脾胃的功能。
  为什么用丸药呢?因为丸药吃下去不是马上就化了,由于它里面加的是黄蜡,一点点往下走,在肠道这里化,所以“不犯其上热”,不在上边增加您的热象,而在下边给您暖此处的寒。
  所以,罗天益的治病方法是比较讲究的。漱口,清上热;吃药丸,慢慢暖下边。结果患者没服几次,就不泻了,肚子的疼痛也好了。这还是好得比较迅速的。
  后来他又有什么症状呢?他的胸中有点闷闷的感觉,堵得慌,一阵一阵作疼,这是怎么回事呢?罗天益就说了,《黄帝内经》讲,脾胃把精微物质输布到上焦,宣发到全身去,这个功能运转起来像雾露滋润大地一样,让皮毛都受到滋养。这就是气的作用,有气推动它才行。
  这位元帅,年龄已经很大了,又哗哗地泻,这一场病过后会怎么样呢?他脾胃里的营养不能往上边走去滋养心肺了,所以他的心肺一出问题,上焦就开始堵了,有憋闷的感觉,有时候会疼。
  怎么办呢?这时候应该扶正。所以,罗天益又说了,上气不足,应该让药性往上走。那用什么呢?用异功散。
  异功散就是四君子汤加上陈皮,正确的用法,应该再加生姜和大枣熬水,冲服。四君子汤补脾胃,加上陈皮,可以行气、理气。这个方子是宋代的御医,中医儿科的奠基人钱乙出的。
  异功散里已经有人参了,罗天益又加了点量,又加了升麻,这都是往上提气的。这就是前面罗天益讲的,《黄帝内经》里说的“上气不足,推而扬之”,应该推,往上扬,让药性往上走,这是《黄帝内经》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术思想。我把它称为精准定位,让药性到指定的部位去,罗天益说这叫“以顺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