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前期,宋高宗赵构任命秦桧为宰相,时长近二十年。二十年,足以将一个哪怕是谨小慎微的小吏,“磨炼”成一个作威作福的权臣,何况阴险狡诈如秦桧者?所以,朝廷上下,大官小吏唯秦桧马首是瞻,轻易不敢发表异议。然而,也有少数不怕死的硬骨头,敢于公开向秦桧说不,叶义问就是其中有名的一个。
  叶义问,严州寿昌县(今浙江建德)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进士,初为临安府司理参军,从八品小官。不过,别看这样一位连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的小小司理参军,初入仕途,却上书弹劾当时的宰相范宗尹,可见他言事之大胆。
  宋高宗绍兴年间,叶义问调饶州(今江西鄱阳)任教授,掌学校课试诸事,因知州缺人,朝廷让他代理知州一职。当时,有一个较为有名的僧人犯了罪,叶义问准备按律对其治罪,有人提醒他此僧为徐俯的门僧(约定为其做礼忏的僧人),不可轻率对待。徐俯晚年居于饶州德兴,任过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副宰相),曾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如今荣归故里,致仕在家。而且,徐俯对叶义问也不错,刚刚写了一封荐书,准备向皇帝推荐他。如果治门僧之罪,无异于自毁前程,身边同僚因此劝他网开一面。叶义问却置之不理,坚持要治门僧的罪。随后,徐俯亲自赶到饶州府,当面向叶义问请求释放自己的门僧。然而,叶义问当场拒绝。徐俯大怒,抽出自己的推荐信,责骂叶义问不知好歹,然后拂袖而去。最后,叶义问将门僧绳之以法。
  最能体现叶义问胆量的事情,是他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与权臣秦桧过不去。秦桧自任相以来,一手遮天,以阴鸷和打击报复著称,同他作对,无异寻死,但叶义问毫不畏惧。叶义问曾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县,秦桧是江宁人,江宁有他大批的亲属,以前,这些沾亲带故者因为秦桧的权威而免掉了应该履行的差役,叶义问到任后,听说秦桧亲属不服差役,立刻下令给他们派差。同僚们纷纷劝他别自寻烦恼,叶义问反问道:“他们不服役,何以服他人?”
  叶义问任江州(今江西九江)通判期间,豫章太守张宗元得罪了秦桧,秦桧示意叶义问的上司张常先陷害。某日,张宗元乘船过九江,张常先便命叶义问借故扣押张宗元,叶义问非但不执行,反而将张常先派人送来的文书丢到地上说:“我宁愿获罪,也不干这种缺德事!”张常先事未办成,向秦桧报告缘由,叶义问因此被罢官,终秦桧一世,再未复起。
  其实,像叶义问这种人,最适合当御史。后来,事情也确实是这样发展的。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亡,在继任者汤思退的推荐下,叶义问进入了宋高宗赵构的视野。秦桧任相时,遍植党羽,包括该说直话、弹劾佞臣的御史,均对秦桧唯命是从,皇帝赵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秦桧已去,赵构借机整顿朝纲,便提拔叶义问任殿中侍御史。后知枢密院事汤思退效法秦桧,拉拢朝臣,培植亲信,叶义问上书弹劾,文中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掷地有声,汤思退及其亲信均被免职。可见,叶义问果然不负赵构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