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8岁退休工程师李先生,冬天摔跤后右腿骨折了。手术虽然很成功,但术后吃得越来越少,腿越来越细,人也越来越没力气……李先生的遭遇,或许发生在很多同龄人身上——肌肉流失加速,体力越来越差。出现这些身体状况,应该怎么办呢?
案例
术后肌肉大量流失
经询问得知,李先生觉得术后多躺躺能更好地恢复体力,但是,人越躺却越没力气。他辗转很多科室,始终找不到问题根源。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勤接诊后,就让李先生和家属详细介绍饮食习惯、日常活动能力以及近期的体重变化。接着,又让李先生进行一系列体格检查,包括握力、步速等。
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李先生的肌肉量明显低于同龄人,握力和步速显著下降。结合这些结果,张勤告诉他:“您的情况属于肌少症,这是一种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老年病,表现为乏力、消瘦、反复跌倒。接下来需要我们一起努力,让您的肌肉重新‘长’回来。”
饮食
摄入充足优质蛋白质
查清原因后,张勤主任首先为李先生制订了调理食谱,保证他每天能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同时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以促进肌肉合成。
以一日食谱为例,早餐是水煮蛋1个,小米粥1碗,红薯1根;上午加餐是牛奶1杯;午餐是黑米饭1碗(大米40克、黑米25克),杏鲍菇炒肉(杏鲍菇50克、猪瘦肉20克),白菜猪肉炖豆腐(白菜100克、豆腐100克、猪瘦肉20克),虾仁炒青菜(青菜100克、虾仁50克);下午加餐是苹果一个(200克);晚餐是糙米饭1碗(大米30克、糙米30克),清蒸鲈鱼(鲈鱼100克),干锅包菜(包菜100克、猪瘦肉20克),清炒菠菜(菠菜100克)。
运动
行动不便也能锻炼
运动也是调理肌少症不可或缺的一环。李先生起初有些犹豫:“我路都走不动了,还能做运动?”张勤主任安慰他:“只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安全又有效。”
之后,他还向李先生推荐了涵盖有氧、抗阻、平衡和拉伸的多组分运动操。比如步行锻炼30分钟以上;坐姿抬腿,10次1组,左右各两组;手臂斜拉弹力带,10次1组,左右各1组;单脚站立,10秒1组,左右各两组;坐姿往上伸展手臂,10秒1组,共做两组。让他从低强度开始,每周做两至三天。
刚开始,李先生感到力不从心,但在家人的陪伴下,他逐渐适应运动节奏。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李先生的肌肉量有了明显增加,力量也慢慢恢复了。最令人振奋的是,他能独立行走了,并且走得越来越稳了。
(摘自《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