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把钱看得太重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被钱所累。二是你看重多少钱,就值多少钱。
我年少时做生意,业务能力强,吃苦劲头盛。风生水起之际,表哥说要和我一起做生意。一次,我赚了200块钱之后没有分给表哥。当时觉得无所谓,自认我的付出比他多,贡献比他大,在短暂的合作期间他没干多少活。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将200元利润独自享用了。这件事对他造成了伤害,我们后来便不合作了。
多年以来,我的价格被定在200块钱上,更确切地说是100块钱上。直到去年我与表哥在酒酣耳热之际,说出了隐藏30年的愧疚,得到他的谅解,我才心安。
除了自己的身心,世间所有都叫“物”。显然,我年少的心被“物役”了。物役的意思是身心被钱、被物做主了、把持了、掌控了。
阳明先生一直强调“格物”的重要性。格物,就是对待物的正确态度、正确方法、正确思考。若有偏差,说明心乱了、心迷了、心斜了。修身的根本,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首要之事都是格物。
英国小说家菲尔丁说,“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好家伙,我深有体会,100块钱牵扯我30年。
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说,更具体的意思是把物包容于心里,像天地包容万物一样,而不能把物置放于心外。不然,物就会带着人格跑,带着心性跑。
谈到《大学》的“致知、诚意、正心”时,先生这样说,致知就是致其物的知。让物性与心性相通,不要被物所驱使。小钱入心而乱,大钱入心而死。所以,才有人为财死的悲哀。
诚意,是诚其物的意。物就是物,有真诚之意吗?物没有,但念头有。心的第一次思考叫念,所以说心念。心念就是意。对待物,对待钱要真诚而尊重,欢喜而冷静。人见到钱的第一念头,想把钱花在何处,给何人花,就是诚意之物。
给谁花,花在何处呢?此刻便谈到正心。正心,是正其物的心。心正,钱的去向就正;心大,就能容纳更多钱;心宁,就会保证钱的安全和增值。
对于孩子金钱观的培养至关重要,可以树立一个正直之人,也可以制造一个贪婪之人。从格物上下工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