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这种情况一般死亡率高达90%以上——津南医院近日上演了暖心一幕:一位26岁壮小伙儿从鬼门关被拉回,术后18天康复出院。这场黄金4分钟的生死救援,揭秘了什么叫“百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努力”。
“当时救活他的概率很低。”津南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汤洪顺至今仍心有余悸,“但是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所有人投入到了这场与死神的战斗中。
“医生快来,有人晕倒了。”前不久,一个普通的门诊日,内科医师付建茹如往常一样坐诊,当听到外面有人呼喊时,她第一时间奔到候诊区,只见一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浑身瘫软,横躺在椅子上,陪同的朋友手足无措。近前观察,小伙子呼吸心跳竟已全部骤停,没有犹豫,付医生即刻开始对小伙儿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导诊护士迅速推来平板车,众人将患者抬上车。从内科门诊到急诊抢救室,付医生为小伙子抢来了黄金4分钟。
接下来,急诊科医护加入战场,气管插管!肾上腺素!除颤治疗!急救科的看家本领轮番上阵,小伙子依旧昏迷不醒,心跳微弱。此时心内科汤洪顺主任等会诊专家已结合多项检查结果,诊断这名小伙子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并发房颤、癫痫、酸中毒等危重症。他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此时,尽快手术为他疏通血管是唯一选择,但小伙子家属联系不上,警察还在想办法,谁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时间就是生命,不能再等了,医政科科长在请示过院领导后,果断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为小伙子开启通往重生的绿色通道。
来到手术室,小伙子依旧意识丧失,皮肤青紫花斑、四肢冷、心音弱,呼吸机维持呼吸。一条生命的重量压在了汤洪顺主任和同事李英伟主任的肩膀上。顶着压力,汤主任沉着冷静,穿刺、置管、冠脉造影一气呵成,成功建立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患者冠脉前降支血管已完全闭塞,利用导丝开通堵塞的血管,反复抽吸血栓并放置支架2枚,最终血流恢复正常,胸痛症状也随之消失,小伙子得救了。
术后小伙子转入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护,后转入普通病房。入院18天后,小伙子顺利出院,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他挚爱的亲人身旁。
据了解,津南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于2016年,形成了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等多科室协作,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为主要病种的急性胸痛救治网络。2017年4月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认证,津南医院胸痛中心成为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至今已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千余人。
医生提示
持续胸闷胸痛不要掉以轻心
心脏的表面有3根血管,负责向心脏供血,这3根血管的走形像一顶帽子一样戴在心脏表面,所以称为冠状动脉。如果冠状动脉的血流突然被阻断,心肌就会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就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
据医生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不能缓解的胸闷胸痛,有时会伴有左侧肩背部的疼痛,但也有不少患者会出现非典型症状,表现为上腹痛、牙痛甚至头痛。
如果出现持续20分钟以上的胸闷胸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后,会自行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如果5分钟后症状仍没有缓解,可以再含服一次,再过5分钟若症状仍在持续,就需要考虑立即到医院就诊了。
一旦出现持续20分钟以上的胸闷胸痛,需要及时拨打120。有些患者也意识到自己可能出现心梗了,但出于各种原因而选择自行到医院就诊,这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急性心梗在发病后有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风险,120救护车均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除颤仪等急救设备,一旦出现致命的并发症,可以及时采取专业的抢救措施。
记者 张艳 通讯员 秦景钰
图片为津南医院监控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