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市场里发现的邮票,记录下怎样的天津往事,天津博物馆里的真迹如何跨越时空成就一段“天津缘”?“五大道”是什么时候叫响的?金街附近的一条路为何百年未更名……或道人所未道、或补充重要史实、或纠正旧说,罗文华以自己的视角讲述天津故事。
方寸视角 能够跨越时空
“迄今已有上百个国家发行过国际狮子会纪念邮票。”罗文华在天津集邮市场,曾搜集到很多种国际狮子会纪念邮票,而作为国际性的慈善服务社团,1926年,国际狮子会进入中国,在天津建立了第一个分会,称“万国狮子会天津分会”。罗文华介绍说,1926年至1941年15年间,国际狮子会天津分会多次在津举办社会服务事业,如粥厂、冬赈、助学金等,“比如1937年6月,国际狮子会天津分会委托东马路青年会代办‘施茶车’,以茶水免费提供给在溽暑烈日下奔跑谋生的车夫苦力。”
“梁思成、徐光启、邓世昌等,虽非传统意义上的‘天津人’,但都曾对天津发展做出贡献。”在他看来,通过邮票背后的天津故事挖掘,才让城市历史解读有了更深更广的视角。这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
罗文华手中的一枚瓶菊图案邮票,同样购自天津集邮市场。这是1993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郑板桥作品选》特种邮票之一种,共六枚,选用了郑板桥的六幅代表画作,“你知道吗,郑板桥的这幅瓶菊图所在册页,就藏于今天津博物馆里。”由此,又关联到天津历年菊展,这样的天津缘分,已不仅仅是在享受集邮之乐了。
老街故事 记录发展进程
罗文华所选写的街巷,大多数定位在于今留有痕迹或与现实有所关联的小马路、名胡同。比如金街附近的杨福荫路,“这条路百年未曾更名。”罗文华分析认为,它不是天津城市的一级、二级道路,很可能在历次讨论市区路名更改时,没能列入讨论范围,或对于“杨福荫”的含义,在很长时间内未有确切考据,“实际上它曾因钱庄汇聚而被称为‘钱庄街’。”如今因为福荫书店,就成了“有书香、有花香,杨福荫路有了再存在一百年的地气和精气神”。
关于“五大道”的提法,罗文华披露了几条关键的史料:“五大道”这一名词最早见诸报端,是天津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王作锟发表于1982年7月26日《天津日报》上的一篇长文,文中以“五大道”为例探讨城市改造,随后,在有关城市建设规划、商业网点设置、道路绿化改造的报道中开始使用“五大道”。1984年,天津通过关于改善城市人民生活十项工作的决定,其中提出“今年重点整治‘五大道’区域”等目标,“五大道”一词成了官方说法。
“天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以继续深挖城市记忆。”罗文华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学者、爱好者也能积极参与进来,从多视角来讲述天津故事。
记者 单炜炜 摄影 张筱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