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短视频火爆,有人把目光盯上了天真烂漫的孩子。打开短视频,孩子成了“演员”,或模仿卖萌,或吃播逗乐,或唱歌跳舞……这些商业化的短视频,把孩子变成被利用的道具以及赚钱的工具。镜头前,孩子做着与年龄不符的事情,危害身心健康。
孩子的人生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由于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缺乏是非辨析能力,需要全社会的保护。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关于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的要求,依法从严查处。此外,短视频平台要强化行业自律。严格落实主播准入条件和年龄限制,切实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可为了流量,推波助澜。再有,孩子父母要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父母作为第一责任人,不可以牟利为目的,自觉摒弃功利短视思维,切不可把孩子当作“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