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迎汛期“大考” 天津准备好了

日期:06-28
字号:
版面:第03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在南翠屏公园荷花池畔市民撑伞漫步,感受“雨打荷花”的独特意境。  记者 吴迪 摄

  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本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两三成,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气象灾害影响偏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全市各区各部门聚焦防汛风险,超前谋划、聚力攻坚,从“防、减、救”全链条做好了应对准备。

  近年来,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局地强降雨呈现极端性强、致灾风险高的特点,本市境内地势低洼,极易受降雨影响出现积水和内涝。同时,本市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是众多河流入海的汇合地,上游来水从北、西、南三面向本市汇集,如果把海河流域比作一个漏斗,那么天津就位于斗柄的位置,一旦上游发生洪水,就容易引发本市洪涝灾害。

  降水显著偏多 对流性天气偏强

  阶段性高温明显

  据悉,天津市的汛期在每年的6月15日至9月15日,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其中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是主汛期,几乎每年主汛期的这段时间,都会有多次集中降雨过程。根据市气象局的预测显示,本市今年汛期将呈现“降水显著偏多,对流性天气偏强,阶段性高温明显”的天气特点,气象灾害影响偏重。

  从降水来看,预计汛期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60毫米左右,较常年同期偏多2至3成。汛前期可能高温少雨,7-8月是本市暴雨的多发时段,雷雨大风、短时强降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并呈现“局地性、分散性、极端性”的特点。

  从气温来看,预计汛期全市平均气温为27-28℃,较常年同期偏高1-2℃,中心城区≥35℃的高温日数为20天左右,较常年偏多9-10天,有阶段性高温热浪出现,应注意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并做好防暑降温以及供电、供水等应急准备工作。

  此外,今年汛期海河流域降水量整体呈现偏多态势,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和洪涝灾害。预计汛期海河流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3成,为420毫米左右(常年同期333.2毫米)。各河系中,永定河、北三河和滦河偏多2成左右,其他河系偏多3成左右。

  大雨后2小时 暴雨后5小时

  实现主干道路积水排除

  对于市水务部门在保障市区防汛排涝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市水务局副局长王立义介绍说,天津市区地势平坦、低洼,沥水主要靠泵站逐级提升入河,遇强降雨容易发生城市内涝问题,加之今年汛期本市将召开多场重大活动,市区防汛面临较大压力。为此,年初以来市水务局采取了三项保障措施,全力保障市区防汛安全。

  提升市区排涝能力。汛前组织实施泵站新改扩、河道管道清淤、应急排水能力提升等排水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马场道、宾馆路等5处易积水点位和九经路、东兴地道等7处易积水地道改造,完成卫津河、津河等19条二级排水河道、175公里河道底泥清淤,基本完成大沽北路、烟台道等154条主干道路180公里大型排水管道清淤。

  做好应急排水准备。优化市区排水预案,中心城区10处易积水点位和6处易积水地道全部落实“一处一预案”,预置抢险人员和排水设备。新购置排水设备,全部配置到中心城区防汛排水重点部位,中心城区应急排水能力达到72.2立方米/秒。

  加强重点部位巡查。针对中心城区防汛特点,盯紧河道、堤防、泵站、在建工程、下沉地道等防汛重点部位和城市轨道交通、危漏房屋、商业区等低洼易涝重点区域,加大日常巡视巡查力度,强化抢险力量物资预置,随时做好应急处突准备,全力防范应对。汛期遇强降雨,市、区两级排水部门将全力以赴做好排水工作,确保“大雨雨后2小时、暴雨雨后5小时主干道路积水排除”目标。

  建成“应急管理一张图”

  全面提升“战时应对”能力

  调整充实市—区—街镇三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责任人858名,落实“四防”重要点位责任人950名、村长3554名、乡村“锣长”7516名,共计12878名,织密属地、工程、点位“三位一体”责任网,通过组织应急演练、开展专题培训、下发任务手册,全面增强各级防汛责任人实战能力。

  深入复盘总结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应对成功经验,启动预案体系重构工作,修订《天津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补齐超标洪水、极端强降雨内涝、群众转移等领域的预案短板,制定《重点河段防汛物资保障方案》,形成全市“平战结合、常非一体”的防汛预案体系。

  聚焦防汛关键区域、重点部位,通过市防指分区包片督查、市防办“四不两直”检查、各区各单位自查等多种形式,多轮次开展防汛工作检查,累计出动1.8万余人次,排查重点部位3.2万余处,发现问题310项,汛前已全部整改或落实安全度汛措施,确保隐患动态清零,不留“后遗症”。

  与京冀两省市深化雨水情共享、抢险救援协同、信息平台互通机制,进一步提升流域联防联控合力。提前与天津警备区对接部队及基干民兵8930人,落实驻津央企、水务、消防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147支3180人,指导各区组建区、街镇、村居抢险力量10万余人,构建区级快速处置、市级统筹支援的协同作战模式,全面增强防汛抢险能力。落实216个品种、价值7.18亿元的防汛物资装备,强化操作培训演练,确保形成战斗力。开展常态化通信装备联通测试,确保应急状态下至少有一种通信渠道畅通。

  初步建成“应急管理一张图”防汛专题指挥系统,梳理全市1052处防汛重点点位,接入、建设1401个视频监控,集成1435处雨水情监测站点,布设391处会议终端,积极搭建态势监测、点位巡视、会商调度、叫应反馈、通信保障、物资统筹、力量调派等多维一体的立体化、智能化应急指挥平台,全面提升“日常值守”监测预警和“战时应对”调度指挥能力。

  记者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