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使用后付费” 14项科技成果落地
日期:06-28
从天津高新区获悉,天开华苑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华苑园”)目前已引进454家科技企业,125个京冀优质项目。通过三大模式,有效破解初创企业研发资金难题,构建起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此外,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等创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促成14项技术落地,政策赋能成果显著。
打造创新高地 展现科技硬实力
“我们专注于非热电消融技术的研发,核心的‘高压陡脉冲技术’能精准击破肿瘤细胞膜,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避免损伤周围血管与神经,在肝门、胰腺等复杂部位具有独特治疗优势。”作为高新区培育的优质企业代表,津远山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管理顾问张继梁表示,“在天开华苑园推荐下,远山医疗于2024年进入天开科创专板培育层,成为首批进入专板的企业,这必将提升品牌价值、促进资源融通。”
据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崔同湘介绍,自2024年2月华苑科技园纳入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以来,已引进454家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其中19家入选天开科创专板培育层,占全市55%,125家为京冀来津科技企业,占比近30%。园区构建“环内新经济活力区+环外产业转化集聚区”空间布局,整合12个优质载体,盘活9.1万平方米空间,并与天开园核心区协同联动,合作盘活物华道10号、中电光谷B1栋等载体。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优势,园区吸引科伊思(外籍院士AI大模型)、图灵脑愈(南洋理工转化项目)等优质项目落地,承接9个天开核心区转化项目。脑机交互海河实验室、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孵化企业20余家。
三大模式推动“先使用后付费”
天津滨海高新区自出台《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以来,已推动14项科技成果通过该模式成功转化,有效破解企业初期研发资金短缺难题。其中,“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模式成效显著,如怪兽超人(天津)宠物服务有限公司免费试用天津农学院“数据大模型标注”技术,待技术应用见效并完成融资后分期支付费用;天地伟业与银河水滴科技合作开发的“步态识别技术”项目,成为天津市融合点行动中唯一以“先使用后付费”签约的典型案例。此外,“开放许可+保险兜底”模式由保险公司承担转化风险,企业成功后再付费;“专利许可(转让)+联合研发”模式则降低技术获取门槛,加速产业化进程。
下一步,高新区科技局将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探索“先投后股”“先研后股”等创新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记者 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