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家庭教育的精神基石。如何让遥远且厚重的党史触及到少年儿童的心灵,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探索的课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多元路径引导孩子体悟党的光辉历程,巧妙地为孩子创设“穿越”时空的情境,将党史教育融入生活中,滋润孩子的心灵。
一、亲子共读,追寻红色记忆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党史的全面认知和准确把握还存在一定难度。家长可以用“童言童语”讲述“儿童版”的党史课,在家庭浸润中将党史文献变成生动活泼的家庭对话。比如,家长可以精选适合孩子年龄的党史读物,如《红色少年的故事》等通俗读本,通过亲子共读的时光,把党的百余年辉煌历程变成鲜活的故事。对于小学生而言,可采用“故事拼图”法,将重大事件分解成有趣的章节;对于中学生,则可引入《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权威读本,结合历史课本知识进行延展。建党节即将到来,家长可精选与“七一”相关的章节讲述中共一大召开等故事,让“七一”的内涵具象化,同时让少年儿童的党史学习更具童趣。
二、光影课堂,激发情感共鸣
数字化时代为党史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家长可借助“红色影视资源库”创建“家庭红色影单”与孩子共同观看,并在观影中打造“有我之境”——即“三个一”互动:提出一个假设式问题: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会如何做?分享一个感动瞬间,联系一个现实场景。这些互动均能将孩子带入到党史故事中,让孩子的党史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观看电影《建党伟业》,制作时间轴手账,梳理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一大的关键节点,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观认同。
三、行走课堂,唤醒历史现场
红色教育基地是最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家长可以结合实际,设计“红色研学路线”,将参观和任务式学习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实地探访中感受历史。例如,寻找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最年轻的代表、了解红军长征纪念馆中长征的原因等,研学时建立“红色打卡护照”,参观时收集特色印章,在集齐一定数量后,举办家庭分享会,让孩子在分享中深化对党史的理解,让红色教育无处不在。
四、实践课堂,培育担当精神
党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赓续红色血脉。家长可引导孩子参与到“红色宣讲团”中讲述党史故事,鼓励孩子发挥特长设计“红色文创”产品,如3D打印制作红船模型,编程开发党史知识小游戏,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党史的魅力。
红色记忆是永远的丰碑,家长要成为孩子传承红色基因的引路人,以生活化及场景化的方式,助力孩子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系天津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