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高一化学学习策略指导

日期:06-27
字号:
版面:第24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高一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共两本书(必修一和必修二),八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理论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速率和平衡的基础理论是高一化学主要学习的理论知识。

  在必修一第一章初步建立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个重要视角——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是元素化合物、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以及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学习。认识一种元素化合物,我们研究其化学性质,要先从它的分类入手,探究它的酸碱性,再从价态入手,研究其氧化性、还原性。例如,二氧化硫的性质,从分类的角度,它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可以与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从价态的角度,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是正四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比如二氧化硫可以和硫化氢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二氧化硫与氧气、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必修二的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中的电化学部分也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研究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若想快速分析出原电池的基本概念(正负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的书写、电子的流向、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等),需要大家能够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的理论。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为同学们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和反应打下一定的基础,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提升,其中化学键理论是研究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的微观理论基础。

  二、计算

  物质的量的学习,让同学们从定量的角度再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间发生的反应,通过“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将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不可称量的微观粒子间建立联系,初步建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素养。这部分内容要求大家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还要注意每个公式的适用范围。例如气体的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就应该注意转化关系的适用范围,首先关注物质的状态,只有气体才适用;其次,要注意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如果气体不是处于标准状况下,就不能使用22.4升每摩进行体积和物质的量的换算。

  三、无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学基础

  在高一化学中,我们陆续学习了钠、氯、铁、硫、氮元素(包括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再来复习以上的知识,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同学们在元素化合物复习的阶段,可以再次通读教材,然后再结合课堂笔记,绘制思维导图,最后再进行错题整理。整理错题重点在于整理解题思路和知识点的查缺补漏。高一是打基础的关键,一定要建立结构化的化学知识网络,才会顺利过渡到高二、高三的学习。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从学生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比如初中学习过的甲烷,生活中常见的乙醇、乙酸等,提供有机化学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为选修阶段有机化学及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基础。有机化学在编写上遵循“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基本观念,首先从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入手,让同学们站在结构的视角,从微观层次上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是从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特点,来判断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比如取代反应(烷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酸和醇的酯化反应等)、加成反应(烯烃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烃的氧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等。

  以上是高一化学的重点知识和理论,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回归课本、归纳总结、整理错题,再辅以限时训练,为高二选修化学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顺利开展化学反应原理、结构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学习。

  (刘兰筠 ,天津一中高中化学教师,多年担任备课组长,曾参与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