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后,填报志愿是考生家长最费脑筋的事。家长一方面怕专业课程难度大,另一方面担心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环境不舒适……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担忧,都源于家长没有提前给孩子做好学业和职业规划。在面对报考抉择前,家长应该做好怎样的“谋划”呢?
讲述:迷糊又担忧,选择专业犯了愁
前几天,小檬刚刚拿到高考成绩,分数不算太高,这让没有什么准备的小檬一家犯了难。小檬妈妈沈女士说,这几天,我们上网查高校资料,了解一些跟孩子选考科目匹配的专业方向,再学习志愿填报的规则,收集好信息后,却不知如何圈定目标高校和专业, 只好找老师求助。
小檬的班主任崔老师说,孩子要报考什么大学、学习哪个专业,以及今后的就业领域,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规划,而不是看分填志愿这么简单。小檬父母对孩子的规划很模糊:因为小檬是女孩子,所以希望学校不要离家太远;又因为孩子学习能力不强,所以希望选择专业的课程不是太难;同时还希望孩子毕业后找的工作不能太辛苦……作为老师,虽然理解家长的心情,但只能从孩子的学科特长上分析,帮助他们圈定了一个大致的报考范围。
建议:长期动态观察,拓宽发展空间
河西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员白丽娜老师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的意义不只是提醒父母要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更要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找准道路并做好规划。特别是对孩子的学业规划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家长要提前“谋划”,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白丽娜老师建议,首先,家长做好规划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能只从孩子的分数上来判断,更要给孩子形式多样的体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领域。家长平时也要多关注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什么,通过发现孩子的长处,来拓宽孩子的发展空间。其次,家长关注并寻找孩子的长处,并不是某段时间的集中观察,而要保持长期的动态观察。比如,孩子在初中阶段的某些强项,到了高中会有所变化,家长就要及时跟孩子沟通,调整规划目标和方向。最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职业发展方面的引导。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建议家长不要过早让孩子进行学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测评。家长只有通过与孩子平等互动、深入了解,才能找到更加适合孩子未来发展的道路。
文 贾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