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友人处得见一幅老天津桂花酸梅汤的广告画,故纸高59厘米,宽41厘米,红黄蓝黑四色精致印刷,画面生动,品相好,信息丰富。广告正中深蓝色的“祥德斋”三个颜体榜书大字很抢眼,字号名下有“沿袭古方、古法熬制”广告语。画面上端写“桂花酸梅汤”字样,下端突出了它的创始时间——时在1917年。
这幅老广告图文并茂,配有三幅插图,分别勾勒着盛着带叶鲜酸梅的果篮、果浅,以及售卖酸梅汤的情景。广告整体的装饰设计也颇具特色,传统图案、变体流苏、几何框线等交叉运用,中西合璧,和谐完美。这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昔日天津时尚、包容的城市氛围,及设计印刷的先锋之气。
祥德斋酸梅汤与老广告“闪亮津城”并非无本之木。话说酸梅从汉代入药,到南宋民间的“卤梅水”,其肇始不可谓不久。至迟到了清代,酸梅汤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大众饮品,摊贩遍布街巷。如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朝市丛载》中就有“冰镇酸梅汤”的记载。民国初年的《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其中表述:“酸梅汤,夏日所饮,京、津有之。”
此故纸是天津市民刘杨先生的家传宝贝。据刘杨介绍,其祖上酸梅汤的摊位初设在估衣街万全堂药材庄门口。早年,刘杨的外曾祖母汪汉荣的父亲曾协助万全堂运送药材,时常因奔波劳碌、饮食不规律而食欲不振,于是药铺掌柜给了他一个良方,即酸梅汤方,说是从皇宫传出的,需用柴火熬制,长期饮用可助消化,还能缓解疲劳,说宫里人都爱喝。经老掌柜亲自指点,汪汉荣精心熬制,其父亲饮用一段时间后,不仅食欲大增,其他种种不适也得到改善。
图为桂花酸梅汤老广告(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