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经多方营救得以免除死罪,被贬黄州。“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轼被贬的第一站。他寓居在黄州定慧院,写下了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他是刚刚从死亡的暗夜里走出来的人,怕流言,怕见人,所以只能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时候出来走走,独自品尝那份孤独和寂寞。
上片的“缺、断、幽、独、孤”,下片的“惊、恨、寒、寂寞、冷”,写尽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凄凉。苏轼初出牢狱,亲友绝交,疾病连年,饥寒并日,踽踽独行。“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有谁见到幽独之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鸿缥缈的身影。我们仿佛看见词人在暗夜里无声地叹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孤鸿惊恐地飞起,却想回头看看一路的惊险,他的心中分明有恨,却无人理解,无处诉说。但即便在这样的时候,词人依然坚持自我,不忘记自己的操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其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不肯随便依附别人,更不肯随便妥协。这不是乐观,也不是悲观,而是超越乐观和悲观之上,是达观,是坚守。他懂自己的处境,但是绝不违背自己的心志。
此词托物寓怀,物我交融。表面上写的是一只惊恐寂寞,无处栖身的孤鸿,实际上写的就是惊魂未定、孤独落寞的苏轼。就是这样的苏轼,在黄州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还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襟怀坦荡、达观自守的苏轼,在最清冷的寒夜,写出了最孤傲的人生。每个人的一生中或许都会有一段孤立无援的时光。当人生困顿,感觉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想想苏轼,在至暗的时光里坚守自我,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