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家训如墨线

日期:06-26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论语》有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所言之“矩”,恰似木匠手中那根饱蘸墨汁的准绳,弹指间便在粗糙的木材上刻下笔直的印记。家风何尝不是这般?它不是雕梁画栋的纹饰,而是支撑起屋宇的梁柱;不是金粉勾勒的匾额,而是深埋地基的础石。老木匠代代相传的箴言“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正是这家风传承的要义。

  曾国藩为曾氏家训定下“书、蔬、鱼、猪”四字,乍看寒素如农家院墙。这位清代湘军统帅在给子弟的家书中写道:“吾家累世以来,孝弟勤俭。”他深谙治家如治木,宁可守拙如墨线,也不愿子孙沉溺于浮华。曾氏后人恪守“不留钱与子孙”的祖训,百年间走出无数有识之士,恰似老木抽新枝,岁岁有新绿。反观那些把“上梁”雕作龙凤的家族,往往三代便现蛀虫,印证了“下梁歪”的古训。

  魏晋门阀的金谷园里,王谢堂前燕终日盘旋于琼楼玉宇之间。石崇斗富碎珊瑚,王恺争奢饰椒房,将家声化作竞逐浮华的筹码。当连天烽火燃尽建康城,这些世族豪门才惊觉“上梁”早已在骄奢中腐朽,“下梁”也已破败不堪。史书记载琅琊王氏南渡后“十房九空”,恰似被虫蛀空的梁木,徒留华表泣秋风。

  明代张岱晚年著《陶庵梦忆》,将钟鸣鼎食的往昔化作笔下云烟。这位贵胄公子在破窑中写道:“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当他看破“世代簪缨”的大梦,方悟得真正的家传不是朱门前的石狮,而是祖父张元忭书房中“宁拙毋巧”的匾额。这四字如墨线,勒住了飘摇的心旌,让他在沧海横流中守住读书人的本分——原来修正“上梁”从不在雕饰,而在守直。

  老木匠的墨斗里藏着千年智慧:“墨线歪一寸,房梁斜三尺。”家风这条看不见的准绳,坚守着代代人的立身处世之法。它不是助人直达星空的天梯,而是让人站稳脚跟的地基;不是装点门面的彩绘,而是支撑门户的脊梁。当浮华散尽,唯见那条笔直的墨线依然深深扣住岁月的年轮,时刻警示后人:欲正下梁,先直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