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焦虑式”孝顺,给爹妈整郁闷了

日期:06-25
字号:
版面:第24版:家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杨丽莉 绘

  时下,一些中年人对父母有种“焦虑式”孝顺。他们担心父母身体出状况,担心出了问题自己应付不了,担心的事情越多,他们对父母越“孝顺”——希望通过自己的高度关注以及严格管理,避免糟糕的状况发生在父母身上,从而也避免自己的生活陷入混乱。可这以焦虑为出发点的孝顺,往往不仅无法让老人生活舒心,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把老妈“供起来”,两代人都活得战战兢兢

  有的家庭里老爸脾气倔强,平时操持家务、维系关系就靠老妈。儿女跟老爸沟通不畅,也很少独处,所以非常担心如果失去老妈,该如何面对倔强甚至“难以伺候”的老爸。

  于女士的老爸年轻时一直在外地工作,跟女儿相处时间少,加上老了以后更加固执,导致父女俩经常说不了两句话就戗戗,每次都是于女士的老妈出来打圆场,才不至于让爷儿俩闹腾起来。老爸身体不适,也都是老妈带着他求医问药。有几次,老爸觉得大夫说得不清楚,当场就跟人家吵吵,也全靠老妈连哄带吓唬才把他“按住”。在于女士看来,老妈就是老爸跟世界连接的最后一座桥梁。要是老妈不在了,那后果不敢想象……因为一直有这样的不安,于女士经常跟老妈念叨:“妈,您可得保重身体,咱家要是没有您,我可弄不了我爸……”这种焦虑,让于女士对老妈的身体状况格外敏感,几乎每天都打电话问候,隔三差五就拎点保健品回娘家。一旦老妈有个头疼脑热,于女士立马绷紧弦,就算是小病也一通检查,生怕漏掉了重疾的苗头。除此之外,于女士还经常给老妈“催眠”:“妈,您可一定得健健康康的,就算为了我,您将来也得走我爸后边,可别把这个倔老头扔给我啊!”

  不过,这种密集的关注和沉重的嘱托,让于女士的老妈李阿姨感到压力不小。李阿姨一方面心疼闺女,怕自己身体出问题给家庭带来混乱,给孩子增加负担;另一方面,她总觉得父女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应该想办法帮他们改善一下关系。于是,她经常转达老伴儿对闺女的关心。比如:其实你爸也挺疼你的,上次你说要回来,他大早晨就出去买鱼了,就是知道你喜欢吃鱼……有时候,李阿姨也会小心翼翼地提醒闺女:你最近给你爸打电话了吗,你也关心关心他。可每次在孩子那“碰壁”,李阿姨只能默默叹气,感到深深的无力与挫败。时间久了,闺女的焦虑,也像石头一样压在她心上,让她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担忧起来。拍X光片发现脚上长了一个骨刺,她立马想到自己将来不能走了怎么办,老头儿没人照顾怎么办……紧张得不行。李阿姨跟闺蜜说起这个情况,闺蜜让她快跟闺女好好聊聊,别回来老头儿没事儿,她倒抑郁了。

  儿女的焦虑式孝顺,像一根紧绷的弦,表面上把两端连结在一起,实际上两端都勒得生疼——女儿被想象中的未来困境折磨,母亲则在当下的关爱中背负起沉重的心理负担。

  霸道关怀,自以为是的爱成了父母的“牢笼”

  还有一些“焦虑式”孝顺的儿女,是在看到别家老人因患病或出现意外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将担忧投射到自己父母身上,提心吊胆、草木皆兵,生怕父母出问题自己应付不了,为了让自己“安心”,对父母生活过度干预和霸道管理。

  自从邻居大爷突发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张大爷的女儿大琳就陷入了一种紧张状态。她开始对父母的日常生活严格管理:控制饮食,高油高盐零食一律没收,降压药必须按时按点“打卡”服用;限制外出活动,跳广场舞?不行,别摔着!老朋友聚会?少跟他们喝酒去!想出去旅行?除非我带你们去,否则出了事可怎么办?

  74岁的张大爷前阵子跟几个老同事到周边城市来了一趟两日游。他心里门儿清:闺女要是知道这事,肯定不让他去,于是和老伴儿商量好,故意没告诉大琳。大琳给娘家打电话时问起老爸,老妈还打掩护地说他下楼散步去了。可是老两口儿百密一疏,一起旅游的赵大爷把大合影发到朋友圈,而大琳因为帮忙买膏药加过赵大爷的微信。于是,赵大爷前脚发完朋友圈,大琳后脚就看见了。当她发现老爸不仅偷着出去旅游,还爬了一座小山时,当场就发飙了,一连十几条长语音轰炸家庭群,指责老两口儿不听话,不给她省心,气得她肝疼,还说老头儿把老太太也给带坏了,学会说瞎话了……那天,张大爷拿着手机真有点拿着“手雷”的感觉。

  就像张大爷事后跟老哥们儿抱怨的:“我闺女啊,现在就是我‘领导’!她一来,我们俩就‘吓吓唧唧’的,连我微信里老朋友转发的养生文章,她都嫌‘不科学’,打电话让我赶紧给删了!我知道她是好心,怕我出事,可她这么着吧,弄得我这心里也挺难受,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活成‘老废物’了,成了孩子的累赘……”

  霸道关怀,看似是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守护,实则是将儿女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外化为对父母生活的全盘掌控,让父母困在了名为关怀的“牢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