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征集储蓄盒为展品

日期:06-25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津沽       上一篇    下一篇

  何为储蓄盒?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1936年版)中这样描述:“便便大腹闷葫芦,贯满终当弃路隅。持久何如储蓄盒,一生事业始锁铢。”在词后的注释中写道:“闷葫芦罐即扑满。近来银行界发明储蓄盒,高三寸许,长方式,盒为铁制,洞二,可入现洋或钞票。盒锁,储户不能自开,满则送银行取出代储,可为儿女储存教育、妆奁等费。”天津广智馆于1925年4月5日的《社会教育星期报》上,就向各大银行征集储蓄盒。

  所谓“储蓄盒”,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称其为“扑满”,也俗称“闷葫芦罐”,是一种仅有投币口而无取钱口的储钱容器。若想取钱,需打破器身方可得到。早在汉代的《西京杂记》中就对“扑满”一词做出解释:“以土为器,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民国年间,银行业利用这种古代的储钱之物,加以改造,制成“储蓄盒”。根据《丙寅天津竹枝词》的介绍,这种储蓄盒“高三寸许,长方式,盒为铁制,洞二”,也是只能存钱,不能取钱。若想取钱,必须将该盒送至银行,由银行取出,代为储蓄。这也就意味着,储蓄盒成了银行设置在储户家中的“存款机”。这一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市民的储蓄观念,逐渐形成勤俭节约、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从另一个角度看,银行也是在变相地锁定潜在客户,增加自身的储蓄积累。而银行之间为吸引储户,就要将自家的储蓄盒制作得精致典雅。这也在促进着储蓄盒向时尚潮流的工艺品方向发展。

  天津广智馆于1925年1月正式开馆,在同年4月5日的《社会教育星期报》上征集储蓄盒。不久,就有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山东工商银行、金城银行、中华懋业银行、中南银行、大业银行、中孚银行、新华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大陆银行、明华银行,先后赠以储蓄盒多种,各项章程多份,足见银行界热心公益。广智馆以此作为展品,对外陈列,以供参观。

  各大银行制作的储蓄盒,各有特色,陈列在一起,自然蔚为大观。相互比较,优劣也能一目了然,进而促进了各家银行对储蓄盒的不断改进。更重要的是,储蓄盒在当时更是勤俭节约、财富管理、文化传承和公益慈善的象征,在社会中继续发挥着教育、艺术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有提示人们反思财富的本质和感悟人生智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