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南宋诗人笔下的“北风”

日期:06-25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北风,指自北方吹来的风,也比喻寒风。《诗经·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曹操《苦寒行》诗:“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唐乔知之《从军行》诗:“南庭结白露,北风扫黄叶。”上面的“北风”,含意都是如此。到了南宋时期的诗人笔下,“北风”便多出了一层寓意。不妨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绍兴二十九年腊月,金国遣使贺正旦。“时戎盟方坚,国备大弛”。使臣施宜生是汉人,辗转在金为官。宋高宗便想借机从他口中一探金国是否有南侵之企图。宋岳珂《桯史》载:“宜生顾其介(随从)不在旁,忽廋语曰:‘今日北风甚劲。’又取几间笔扣之曰:‘笔来!笔来!’于是始大警。”此处“北风”即暗指北方的金国,“今日北风甚劲”暗示金国正积极备战,而“笔来”亦指金人“必来”。

  南宋诗人,尤其是经历了易代之痛的作者,往往也在诗文中用“北风”暗指北方的敌国。戴复古《所闻》诗:“北风如许急,亦使客心寒。近得襄阳报,仍闻蜀道难。三杯中夜酒,一枕几时安。江上两都督,何人上将坛。”何梦桂《和文公见寄降笔》诗:“玉垒失元戎,关河惨北风。中原残照外,故国梦魂中。往事随流水,馀(余)生叹转蓬。唾壶歌未已,飞雁落江空。”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诗:“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仇远《题画竹》诗:“谁谓籊籊竿,乃不如劲草。北风动地来,直节未易倒。”

  阅读上面这些诗作,若将“北风”单纯理解为冬天寒冷的朔风,虽不至南辕北辙,但却淡化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无法真切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和精神寄托。

  宋元之际的郑思肖,有《小春花》诗曰:“天地无情正北风,飞鸿哀咽乱云中。此时纵使开千树,不及东皇一点红。”其中“北风”“东皇”,寄托遥深。他还有《题画菊》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趋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尾联是千古名句,其中“北风”也是隐喻。诗人借吟咏菊花,表达自己不屈于外敌的意志,感情真挚深切,影响深远。后人著述中经常抄录引用,而《题画菊》诗就见于清徐枋《居易堂集》中《题邵僧弥墨菊》一章,此诗的全璧因此得以保留、流传至今。

  生活在宋室南渡前后,较郑思肖在世早一百多年的朱淑真,是与李清照比肩的著名女诗人、词人。她有《黄花》诗曰:“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或是点化其尾联而来。但“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两句,影响力却远不及郑思肖的后出之作,显然与时代背景淡薄、情感寄托不够厚重宏远有关。

  如果不能领会“北风”的寓意,不仅很难与诗人深度共情,有时甚至无法理解诗文句意。文天祥《自叹》诗:“可怜大流落,白发鲁连翁。每夜瞻南斗,连年坐北风。三生遭际处,一死笑谈中。赢得千年在,丹心射碧空。”如果将“坐北风”解为“坐在朔风中”,“连年坐北风”便无从索解。实际上,“每夜瞻南斗,连年坐北风”是表示长年被囚禁于元大都牢狱之中的诗人,仍然心系着南方的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