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古奇观树抱佛

日期:06-25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树抱佛,真神奇——千年古樟“肚子”里,藏着一尊上彩的佛。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钻”进去的?至今没有确切答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树抱佛,位于建阳古城西郊考亭村。在建阳工作期间,我曾多次见过它。某天上午,当我又一次走近树抱佛时,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油然而生。以往去看树抱佛,多是陪同友人或客人,总有点身不由己的感觉。这次没任务,自由且自在。

  抵达目的地后,我径直走向千年古樟南侧,来到那个椭圆形的树洞前。但见那个凹陷的树洞,像胖子的“肚脐眼”,离地面约1.2米。我站在树下,弯着身子,把脸贴近洞口,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往里一照,定睛观看,正好与洞中之佛“面对面”。只见它慈眉善目、五官端正,油漆如新。观看片刻,我伸出右手比划了一下,洞口不及我的巴掌大。

  十多年前,这棵古樟树被《中国地理》杂志列为全国46棵古树名木之一。从此,树抱佛声名远扬。我一边凝视着那尊佛一边思考,洞口如此之小,究竟是何时、何故、何人,以何种心态、何种方式,将60多厘米高的佛像置于其中?这是个“无解之谜”,我更愿意称之为“今古奇观”。

  长期以来,关于树抱佛的传说很多,最普遍的一个版本是朱熹晚年在考亭(沧州精舍)授徒讲学长达八年之久,庆元六年(1200),逝于考亭。几十年后,一度被贬为“伪学”、受到朝廷严禁的程朱理学,时来运转、备受重视,宋理宗赵昀御书“考亭书院”匾额褒而崇之。人们为了纪念朱熹,特意在这棵古樟树主干裂缝中塑了一尊神像,以表慎终追远之情。经年累月,樟树裂口慢慢愈合,形成今天独一无二的奇观。

  传说未必真实,此景当真神奇。

  我注意到古樟树上有块2010年1月建阳市(今建阳区)人民政府所挂的“古树保护牌”,上面写着——樟树,樟科,樟属,年龄1012年;保护等级:一级。奇妙的是,其北侧4米开外,有棵从千年古樟那粗大隆起的根部上生长的小樟树。同样的牌子标明:年龄260年;保护等级:三级。

  凝视着这一大一小两棵樟树,军人出身的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棵“小树”,是“大树”的卫兵。老伴听罢,立马否定:不是卫兵,而是孙子。这样比喻,倒也贴切。只是我顿时有点伤感,“孙子”比“爷爷”小752岁,爷爷至今枝繁叶茂,孙子却早已身败肢残——它的主干在四五米处被拦腰折断。

  令我感动的是,孙子虽然身体重度“残疾”,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顽强地存活着,热心地陪伴着,且在靠近主干断口处,往北伸出一只又长又粗的“胳膊”,好像在默默招呼过往的人:来呀,欢迎来看爷爷肚里的佛像。

  告别之际,凝望树抱佛的奇观,我暗自低语:只要有机会,定要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