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发霉破损的书画、一张破成碎片的地契、一套被老鼠撕咬的元代族谱……“95后”书画修复师俞明锐用他的一双巧手,让这些历经岁月的老物件重现原貌。正如网友所言,“画师是历史的记录者,修复师是历史的传承者。”
26岁的俞明锐是一名职业书画修复师,也是一位UP主,他将自己修复工作的过程拍成了无数网友的“解压助眠神器”。俞明锐常说“书画修复师是以命换命的工作,用自己一生的时光去换几百张画的寿命”。如今,他愈发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凡,他修复的不仅仅是一个老物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更是文脉延续的关键纽带。
修复也是修心,在循序渐进中完成自我修行
走上书画修复这条路,对俞明锐来说,是一场意外。他坦言,自己是个美术生,能报考的范围有限,最终他通过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考核。2017年,他带着对上海的憧憬,走进这座中国首个开设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本科的高等院校,这里有很多老师都来自上海博物馆。
在众多专业中,书画修复算是冷门。在读这个专业之前,俞明锐对书画修复了解并不多,学了一两年后,他渐渐喜欢上书画修复。在学校,俞明锐要先学习书画装裱,大四才开始学习修复技艺。
“书画修复有很多前置条件,装裱就是学习书画修复的必经之路。”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俞明锐认为学装裱是在锻炼修复师的基本功,培养自己对纸的感觉,如此才能拥有对一张画的敬畏心。初学时,考虑到有很多高难度步骤在装裱时只能练习一次,学习起来效率太低,俞明锐就把装裱过程中的高难度步骤拆解开来,反复练习。他记得装裱的第一个实操课就是刷纸,需要将两张薄薄的宣纸合在一起,刷上浆糊,拿着棕刷不停地刷洗纸张。而宣纸薄如蝉翼,沾水后变得极其脆弱,拿着棕刷的手稍一用力,纸张就会破损。为了精准拿捏书画修复的每一个动作,俞明锐用起了笨办法,他整整刷了一刀纸(100张),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刷纸的感觉以及纸张在不同潮湿程度下的状态。
“一张传统的书画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绘画的宣纸叫画芯;画芯背后用浆糊黏合的纸叫命纸,起到加固保护画芯的作用,它的好坏关系到一张画的寿命长短;裱件整体再覆盖由两层纸构成的覆背纸。”分析过书画的基本构造后,俞明锐又提到,书画修复有四大步骤,分别是洗、揭、补、全。拿到一幅破损的古旧书画后,修复师需要先评估书画的状态,再用热水或合适的清洗试剂对书画进行清洁处理,去除画作表面长期累积的污垢、灰尘、霉斑等。清洗过后,就是最为关键的“揭命纸”步骤,要将装裱书画原本的裱褙层从本体上小心揭取下来。而“补”的过程就是对书画上存在的破损、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全”是书画修复的最后一步,也称“全色”,修复师需要针对书画上因褪色、掉色、残缺等原因导致色彩不完整的情况,按照原作的色彩风格及色调等适当补色、添色。
“书画修复不仅需要细心,更多时候需要的是耐心和等待,要等霉菌消除、纸变干,这些急不来的。”正如网友留言“修复也是修心,在循序渐进中完成自我的修行”,俞明锐也在不断地磨炼心性,如今有了足够的耐心去完成更艰苦的修复工作,“有句话叫‘慢就是快’,一步一步来不出错,就是最快的方法。”
大学时开始发布视频,让更多人了解书画修复技艺
在众多专业中,书画修复算是冷门。当初俞明锐所在的班级有40多位同学,如今从事相关领域的仅有七八位。
大二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点。那时俞明锐刚开始尝试做自媒体,并决定将镜头对准自己,他开始记录自己上课、学习修复书画的日常生活,从介绍常用的修复工具,到解释书画修复中“揭命纸”的技术原理,再到讲解书画保存和养护方法……渐渐地,他的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到书画修复这门古老的手艺。从大三开始至今,不断有粉丝留言请他帮忙修复书画,运营自媒体的收入正好解决了他的日常开销,俞明锐就决定在书画修复这条路上再试试看。
大四那年,俞明锐计划用修复一张古画和一条记录全过程的短视频来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修复方案和拍摄计划,还邀请摄影系的同学帮忙拍摄。“他只有一周时间来帮忙,导致修复的每个步骤都跟我预想的时间差了很多,我只能通宵完成修复工作。”那一周,俞明锐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他要赶在七天内完成80%的古画修复工作,整个人都瘦脱相了。
毕业设计作品的破损程度远比俞明锐想象中更严重。此前它已经被修复过一次,所以表面看起来相对完整,肉眼可见的问题只是一些碎片掉落、破损,还有20多个大大小小的窟窿,这些问题在俞明锐看来不成问题。但当他揭掉命纸开始修复时,才发现古画上的窟窿高达200多个,比预估的数量多了十倍,修复难度也随之加大。囿于拍摄时间限制,修复质量并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的标准,但好在最终顺利毕业。
书画性命全关于揭,揭命纸相当于给书画换心脏
俞明锐是一个爱冒险、爱钻研的人,他在学校时就已经把书画修复过程中可能出错的环节都试了一遍,所以在工作时,他才将修复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到极致。
在问及修复过程中哪个步骤最难时,俞明锐思索片刻后严谨地说道:“从概率上来看,最难的应该是揭命纸,有一句话叫做‘书画性命全关于揭’,揭命纸相当于给书画换心脏,它比较危险却又很重要,操作上稍有不慎就会毁掉画芯。除了揭命纸,最影响效果的是清洗过程,客户收藏的书画会有各种霉斑或者油渍,通过次氯酸钠等化学试剂能有效去除,但一些不常见的污渍比如红霉、黑霉或者记号笔等都较难去除,如果去不掉就永远留在画上了,会比较影响书画整体外观。”
很少有人知道书画修复也是一门“靠天吃饭”的手艺。室内湿度控制在45%到65%之间,是修复书画时最理想的工作环境。俞明锐解释,空气湿度会直接影响纸张的状态。修复结束后要将书画贴在墙上晾干,如果空气湿度过大,书画晾干后表面略显不平整;湿度过低则会导致晾干速度过快,画作内部应力过大,纸张内的植物纤维会承受不住拉力而崩裂,那就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开始。
修复的不仅仅是一个老物件,更是文脉延续的关键纽带
毕业后,俞明锐留在上海,在学校的工作室帮老师修复书画,2022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几年来,他修好了将近40件老物品,有霉斑重重的书画,有被老鼠啃食的古籍,也有残缺不堪的地契……
俞明锐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修复,是一位粉丝寄来的一套从元代开始记载的族谱,一共四本,每本130多页,受损最严重的一本甚至破损成渣,无法打开,其他几本也同样遭遇虫蛀或老鼠撕咬等。四本族谱连同破损的木盒一起寄到了俞明锐的手中,他和师傅及其他两位同学共同参与,将每一页拆解下来逐一修复,四人耗时小半年才完成这套族谱的修复工作。
“书画修复和古籍修复虽都是纸质类修复,但二者的修复理念区别还是蛮大的。书画修复有洗揭补全四大步骤,但古籍修复很少会用到‘揭’和‘全’这两个步骤。”俞明锐解释,一本古籍最大的问题是虫蛀,补洞才是修复的重中之重。至于全色更不可能,因为修复师并不了解它缺失掉的信息到底是什么。“修复族谱有一种锱铢必较的感觉,每一个有字的碎片都想拼进去。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代表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也是这个人在这世间走过一遭的唯一证明。”
修复这套族谱时,师傅的一席话也曾深深触动了他:“还好这本族谱到了我们手上,不然它可能会继续遭受鼠啃、虫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彻底消失,这些名字也将随之湮灭于历史长河。”那一刻,俞明锐才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凡,他修复的不仅仅是一个老物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更是文脉延续的关键纽带。
从事书画修复行业四年,俞明锐愈发觉得自己肩上责任重大,虽然修复的都是一些民间文物,但对他而言同样意义非凡。“虽然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我们的名字可能不会留下,但帮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却是我们实实在在地在做的事情。”
王静(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