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百年《剑鞘》的岁月沧桑

日期:06-24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剑鞘》书影

  《剑鞘》是叶绍钧(即叶圣陶)与俞平伯的作品合集,1924年11月,作为俞平伯编选的文艺小丛书“霜枫之四”,由霜枫社出版,上海朴社发行。内收叶绍钧的《诗的泉源》《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等作品12篇;收俞平伯的《读〈毁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雪》(后改题目为《陶然亭的雪》)等作品9篇。

  俞平伯在《〈剑鞘〉序》中,率直地告诉读者:“现在以圣陶的和我的杂文结为此一集。……无端的凌乱,如榛莽般的充填着,我们殆将不知何以自解。所敢些微自信的一点是:体裁虽驳杂,却也未必生吞活剥;风格虽纤薄,却还不至空无所有;两个人所作的合拢来,虽不敢说相得益彰,却也面目各具,神思可通,不至于全然雷同或隔绝。戏台里喝彩,果然涎脸可憎,总要比冷场好个一点,我们——至少我是这样打算着呢。”至于书名《剑鞘》的含义则是:“剑的双锋可取像心灵的两元(智与情),亦可取像两个殊异的心灵。鞘以韬锋,徒具其形,不有其利;故遂以‘剑鞘’署此书,非另有其他深意。”

  1924年6月末,《剑鞘》尚未出版,上海《文学》周报已有广告刊出:“《剑鞘》,叶绍钧、俞平伯著,中含两人的论说、美文、小说、札记、书评等,俱经抉择,力扫浮滥,作者的才性,作品的风裁,比较观之,颇有兴趣。”这里所说的“风裁”指文学作品刚劲有力的风格。

  著名藏书家姜德明(1929—2023)先生有幸淘得《剑鞘》一书,并于1978年2月23日,请叶圣陶题字,圣翁写道:“我不知道这本小册子的确切印数,照当时的通常情形想,不是两千就是三千。没有再版。封面上笨头笨脑的几个字是我写的。装饰画是请丰子恺画的。德明同志属题。一九七八年二月廿三日叶圣陶”,署名后钤有朱文名章。同年5月中旬,姜德明又请俞平伯题字。5月17日,俞先生在致圣翁信中说:“人民日报姜德明君藏有弟之昔年妄作《剑鞘》。此书问世,运道不佳,然已逾半个世纪。顷读尊题,遂欣然书于卷尾:‘五十馀年重见,有寂寞感。得附圣陶题后,则可喜也。同年五月。’兄言纪实,我却‘务虚’,一笑。”俞平伯在《剑鞘》的题字后钤有白文名章。

  1978年5月16日,俞平伯在家书中说:“近有以旧本《剑鞘》属题者。此书是圣老与我的散文合集,一九二四,朴社版,流传不广。圣陶与我各题数行字归之。五十馀年后在京同题,亦可喜也。”历经磨难后的俞先生,能够见到自己青年时代的第一本作品集,心中的欣喜还是难以掩饰的。

  2024年12月22日,在中国书店·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姜德明先生藏书专场拍卖会”上,这本初版“定价大洋一元”的名家题识本《剑鞘》有了新藏家,百年《剑鞘》又逢春。诚如知名学者罗文华先生所评价的:“藏品的升值,历经岁月沧桑,其中必定加入了更多的文化含金量和历史附加值。”“这不仅是对一位真正的藏书家的纪念,更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