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问孩子一个问题:学习是为谁而学?孩子思考迟疑之际继续问:是为了桌椅板凳而学吗?是为了教室和黑板而学吗?是为了老师和校长而学吗?自然都不是。这些都是帮助或辅助你学习的。
接着再问:是为了爸妈而学吗?应该也不是。爸爸妈妈只是期盼孩子学习好,并不是为了将孩子的学习成果据为己有。
那么学习,到底是为了谁呢?为自己,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什么呢?为了自己的一颗心。
你只要学了,就会高兴,所以《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然后实践,就会从心里往外高兴。
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从外到内的高兴。凡借助外部条件而让自己高兴的事情都不会长久。譬如见到朋友才高兴,朋友走了就失落;与爱人在一起就高兴,爱人离开就痛苦;有了钱和权力就高兴,失去钱与权力就烦恼……这些外在的高兴都不会持久,如花开花落、月圆月缺。
世间长久持续、永不消逝的高兴只有一样:学习,然后去做。此为“学而时习”。习,是实习。时,如何解释?时间。有时间就做,有时间就学。如此,高兴一直在,喜悦盈内心,幸福满乾坤。
阳明先生对此的理解是,人生就是个学习而后让自己高兴的事,这就是修心、养性、明理。因为心、性、理只有在学习,然后去做的过程中才是持久的高兴。这也叫“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学”。
假若您现在有些烦恼,说明该学习了。最好的方法是:端起经典,放下手机。开始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