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作业人员
随着气温持续攀升,已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生产作业季节。高温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生产组织能力,更直接关系着每一位户外作业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西青区应急管理局特别提醒各生产经营单位:在战高温、保生产的同时,务必把员工安全放在首位,科学调整作业安排,完善防暑降温措施,确保夏季生产平稳有序。
建立灵活作业时间调整机制
户外作业尽量安排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段(建议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避免在11:00-15:00进行高强度户外作业。对于必须连续进行的作业,应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式,增加轮换频次。
对电焊工、炉前工、露天装卸工等高温高风险岗位,要配备专职安全监护人员,缩短单次连续作业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并设置专门的降温休息区。
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员工,以及孕期、哺乳期女职工,应暂时调整至室内或凉爽环境工作。新入职员工和年长员工对高温适应能力较弱,也应给予特别关注。
需落实全方位防暑降温保障
各作业现场必须配备足量的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应急物品。同时保证充足的饮用水供应,建议配备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有助补充随汗液流失的盐分。
户外作业场所应设置遮阳棚、喷雾降温等设施;室内高温车间要加强通风,有条件的企业可安装空调或大型工业风扇。使用大功率电扇时要注意用电安全,避免线路过载。
为户外作业员工配备透气性好的浅色工作服、宽檐帽、防晒冰袖等防护用品。
发现重症中暑(体温超过40℃、意识模糊)必须立即拨打120,同时采取强力降温措施。
记者 李文博
脑卒中气象风险黄色预警
天津市气象台、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于昨日20时10分联合发布脑卒中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受暖气团影响,预计6月23日至25日,本市仍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诱发脑卒中的气象风险较高,请广大市民注意防范。
健康防护建议:1.保证每日充足的水摄入量,每天推荐摄入1500-2000毫升。饮食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2.适量减少户外活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推荐选择清晨、傍晚,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3.使用空调时,建议室温调节在26℃左右;每天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以7-9小时为宜;避免情绪急躁,保持情绪稳定。4.老年人群体温调节能力减弱,可适当将空调温度调高,维持在27℃-28℃之间,避免突然进入空调房,或从高温室外进入室内不要立即打开空调,给身体适应室内温度环境的缓冲时间。5.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