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失守,司马懿率军长驱直入,诸葛亮无奈铤而走险,以“空城计”惑敌,好在司马懿生性多疑,果然中计退兵。这件事被改编成京剧《空城计》,自谭鑫培起,老生的诸多流派纷纷演绎,同时也都遵循了老谭的路数,唱腔大同小异,唱词一脉相承。
听多了,发现马连良先生的《空城计》与众不同。单说唱词。戏中有一段西皮二六,是城楼上的诸葛亮与城下的司马懿对话,其中有句唱:“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意思是因为马谡废物,又与王平意见不一致,导致了街亭失守,司马懿才有机可乘。百余年来,后辈的老生名家都这么唱。但是马连良先生的这一句,却有了微妙的改动。
马先生的唱词:“亦非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皆因是将帅不和失街亭”。这个改动,在几十句的唱段里,并不怎么起眼,但差异大了去了——在马先生扮演的诸葛亮看来,街亭失守的主因是“将帅不和”,而不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的确,在诸葛亮眼里,马谡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怎么能因为一战失利,就予以全盘否定呢?况且,他又是诸葛亮的爱将、忘年之交,否则,诸葛亮也不会委以重任。说马谡废物,不仅不合情理,也等于诸葛亮打了自己的脸。再退一步说,即便诸葛亮认为马谡无能,那也不能对司马懿说这番话。既然知道马谡无能,你如何要用他,是蜀国无人了吗?这又关乎国家的面子了。一句之动,足见马先生把诸葛亮的心理研究透了。
细心的戏迷又发现一个有趣之处:马先生姓马,马谡也姓马,一笔写不出两个马字,先生这是要给本家平反吗?当然,这是调侃,是个有趣的巧合,可作为轶事谈资。不过也确实能看出,马先生不是人云亦云。这就使他的《空城计》与众不同,彰显了艺术家的个性和严谨的品质。
同样也是这出戏,马先生还有个特别之处。在一段西皮慢板里,有这么两句唱,前一句“平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后一句“东西战南北剿保定乾坤”,前一句,是诸葛亮文采的自诩,后一句,是自夸武功。能文能武,相得益彰。但是,在某次演出中,一代宗师谭鑫培一不小心串了词,前一句唱成了“平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怎么办?老谭急中生智,将后一句张冠李戴成“东西战南北剿博古通今”。听上去并无大碍,但不合逻辑,经不起推敲:博古通今,是指文,保定乾坤,是武的范畴,要通过“东西战南北剿”来实现,而通过打仗来“博古通今”,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后人索性将错就错,盲目照搬,于是现在我们听到的《空城计》,就有了这两句不伦不类的唱。但马先生不从众,果断纠错,依然按原词来演唱,这等于是维护了诸葛亮的完美。
京剧演员常因演某个角色出众,而获雅绰,如裘盛戎被誉为“活包公”、袁世海被誉为“活曹操”。明代李贽有幅名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亮的谨慎与马先生的严谨,戏里戏外,辉映成趣,这就难怪马先生被誉为“活诸葛”了。
在京剧界,马连良与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并称“前四大须生”,又与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并称“后四大须生”;此外,还与周信芳、唐韵笙并称“南麒、北马、关外唐”;又与余叔岩、高庆奎并称第三代“老生三杰”。诸多美誉集于一身,在同辈艺术家里无出其右。诚然,艺术家获得认可,是综合衡量的,然窥一斑可见全豹,仅从一句不起眼的唱词,亦足见马先生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