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他出生在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后因直言斥责宦官和权相而遭贬斥。在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蒙古大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他在抗元战争中屡次失败,但始终坚持抗争。1279年被俘后,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于1283年1月9日慷慨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文天祥的诗作《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激励后人的经典名句。?
《过零丁洋》第三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就包含两个地名。惶恐滩位于江西省万安县境内,在距县城5公里的江面上,是千里赣江著名的十八险滩之一,江水湍急,暗礁林立,令人望而生畏。伶仃洋位于广东珠江口内伶仃岛和外伶仃岛之间的一片水域,为喇叭形河口湾。
文天祥在被押往燕京途中,在永清县经过一个村落,曾稍作休息。村民们被文丞相忠义精神所感动,为表敬仰之心,便把村子更名为“相亭”,意即“文丞相曾在此停留”之意。这个村子就是今天河北省永清县的相亭村。
另外,北京东城区文丞相胡同也留下了民族英雄的英名。文丞相胡同,北起大兴胡同,南至府学胡同,因文丞相祠堂得名。文天祥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后,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但誓死不屈,创作出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元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元帝忽必烈亲自劝降,用宰相高位相诱。文天祥道:“愿赐一死足矣!”忽必烈只得下令处死文天祥。次日,文天祥走下囚车,向围观百姓询问,哪边是南方?然后朝着南宋所在方向深深下拜,告别故土,从容就义。后代人仰慕文丞相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气节,于明洪武九年(1376)在他被囚处建起祠堂,虔诚祭祀。用文丞相胡同命名此地,表达了对这位令人仰慕的民族英雄的永久纪念。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5),文天祥归葬于故乡富田村东南二十里的鹜湖之原。元至治三年(1323),吉安郡学奉文天祥像于先贤堂,和欧阳修、杨万里等先哲画像并列。明洪武九年(1376),明廷在北平教忠坊建文丞相祠,岁时遣官致祭,后在故乡庐陵也建文丞相忠烈祠。终明一代,在宣城、温州、汀州、潮阳、五坡岭、崖山、大兴这些英烈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均兴建了文天祥纪念祠堂。